[摘錄] Six Apart總裁訪談

"flypig.com":http://www.flypig.org/002008.html

問:Voxd 的「每日問題」(QotD) 解決了哪些問題?(對我來說,它解決了從何開始的問題)

答:根據我們的經驗,人們之所以不寫blog主要會有三種原因。第一是他們覺得無話可說,每日問題就是用來幫助人們發現,其實是許多小事讓生活變得有趣起來的。第二個原因是他們沒時間,其實這意味著他們沒有建立一個易用而充滿吸引力的模板功能,比如說那些設計好的模板。第三個原因是許多人不願意將個人信息公開發佈上網,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建立這樣一個無微不至的隱私功能,讓用戶可以精確地控制讀者可以看到哪些內容。

問:Six Apart已經有了LiveJournal,為什麼還要造個Vox呢?

答:Vox和LiveJournal是為不同行為方式推出的不同服務。總體而言,LiveJournal可以吸引那些更年輕的、愛好科技的人,他們樂意花時間折騰和裝點自己的LJ並且參與到網絡社區中去。而Vox的用戶要更年長一些,時間也沒那麼多,並且需要與那些他們真正在意的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卻不必花費太多時間。

問:用戶在Vox上不能修改模板代碼、不能添加友情鏈接,這讓Vox看起來像個封閉的系統。為什麼不讓它更開放一點?

答:那些傳統blogger需要友情鏈接、需要計數器、需要更多的讀者群,所以他們採用TypePad,那就是給他們造的。Vox不是傳統的blog服務。Vox傾向於為那些不想和HTML或者CSS打交道的人們提供便捷的服務,還有一個安全的空間與人分享生活。Vox將圖片和音樂和視頻放在與文字一樣的位置,這讓人們可以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自由地分享,而不是局限於他們「可能」採用的方式。

問:已經有了很多社會化網站了,比如說MySpace、Facebook,Vox如何於他們競爭?

答:不同的服務對應不同的行為。比如說,有時候人們去迪吧(disco pub),到處都有閃爍的燈光、嘈雜的音樂以及擁擠的人群。這就像MySpace。而其他時候,他們喜歡去清淨的餐館和朋友聊天。這就是Vox。就像你不喜歡去迪吧和人聊天,人們也不會去MySpace分享自己孩子的圖片。他們需要一個清淨的舒服的地方幹這些事情。這就是我們推出Vox的原因。

問:你們會始終堅持廣告模式麼?要知道Wallop已經開始賣flash動畫了,過去都沒人這麼做過。

答:Vox是靠廣告支持的,它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依然會堅持這個做法。接下來我們可能增加高級用戶服務,但是還沒有確定。現在我們專注於為各位成員提供沒有進入門檻的免費服務。而且我們也在努力讓廣告成為Vox體驗的一部分——沒閃爍、不晃眼也不強行插入,只是提供那些與用戶生活相關聯的廣告內容。

邊想邊做 vs. 邊做邊想,哪個比較好,沒有定論。

但是,如果想要做一個可長可久的產品,我會比較傾向想清楚,再開始做。
否則,今日乾杯歡呼慶祝,明日幹譙喇賽擦屁股。

我受夠了。

CSS 編輯器/輔助器

我實在搞不通 CSS (或許也沒認真去弄懂它),在網路上發現了一些 CSS 編輯器/輔助器,加減有幫助~

■ 編輯器:

* "Font Tester":http://www.fonttester.com/
* "在線CSS編輯器":http://demo.rexsong.com/200601/qrone_css_designer/

■ 輔助器:

* "CSS 2.1 Reference":http://www.culturedcode.com/css/reference_app.html (感謝 "alvinwu":http://thecrap.org/ )

Web Kuso

"Jedi's BLOG":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5601.html

所謂 Web 2.0 「由使用者貢獻、參與的內容」,其本質乃是くそ (Kuso) ,也因此我們可以說, Web 2.0 文化即是くそ (Kuso) 文化。

くそ (Kuso) 即是取樣 (Sampling) 、重混 (Remix) 和拼貼 (Collage) ──不祇是技術上的取樣、重混和拼貼,而是包括了文化脈絡層級的取樣、重混和拼貼,也是網際網路的主要活動──部落格。

不管是在技術上、社交層次上或法律上,不能讓使用者惡搞的網路服務,就算不上好的 Web 2.0 服務。

我接受某些 kuso 的趣味,也欣賞某些 kuso 的表現。
但恣意而為的胡亂 kuso、在不對地方大搞 kuso,只會讓 web 2.0 加速死亡。

小小柯的愛心雞蛋糕

小小柯第一次吃雞蛋糕,是有次帶他去菜市場的時候買的。從此之後,每次路過雞蛋糕攤位,我總是會花20元去買一包,蔡頭總是會說我溺愛小孩,但我就是愛看小小柯吃雞蛋糕的模樣。

雞蛋糕一包八顆,20元,小小柯的笑容及滿足,無價。

週三傍晚,蔡頭帶著小小柯繞過運動公園,準備走回娘家吃晚飯。蔡頭身上只帶了25元出門,20元要買雞蛋糕給小小柯吃、5元要給小小柯拿去捐香油錢(路途有一間觀音小廟)。

蔡頭出門時便跟小小柯預告,等一下要去買雞蛋糕來吃。這一家雞蛋糕攤位在運動公園的後門,學生下課路過,都會買一包解饞。一路上,小小柯歡欣鼓舞,邊走邊講「雞蛋糕、雞蛋糕...」。到了雞蛋糕攤位,前面只有一位男學生在排隊,老闆看到蔡頭來排隊,便道歉說「歹勢~剛好賣完...」。

蔡頭無奈地牽小小柯離開,沒吃到雞蛋糕的小小柯邊走邊回頭邊唸「雞蛋糕、雞蛋糕...」。蔡頭連忙安慰小小柯,但小小柯依舊哀怨地看著雞蛋糕攤位。

忽然間,有人拍拍蔡頭的肩膀,原來是那一位男同學,他說「非常不好意思,害小孩沒東西吃...」,邊說便從袋子拿了一顆雞蛋糕送給小小柯。蔡頭點頭感謝這位好心的男學生,小小柯一拿到雞蛋糕,立即開心地吃了起來。

之後,蔡頭和小小柯照往常路過那間觀音小廟,蔡頭決定把身上的25元全部捐出去當香油錢,雙手合十祈求觀世音菩薩保佑那位好心的男學生學業進步。

雞蛋糕一顆,2.5元,男同學得到的祝福,無價。

[摘錄] 用戶為什麼創建百度貼吧

"麥田的讀書生活":http://my.donews.com/maitian99/2006/11/27/ljmflofvnlbxdmlblaperdwrccoumttydfdp/

對於社區來說,拋開站方管理員不談,存在四種用戶:版主,發言者(主貼),灌水者(跟貼),潛水員。這四類人是從「貢獻內容」的高到低排列的。一個成熟社區版面,上述四類人數相應比例基本是1:100:1000:5000;百度貼吧的成功,第一因素就在於縮短了上述四步途徑,使得用戶從「潛水者」一步就到了「版主」。

在西陸模式中,可以創建版塊的幾乎還是上篇文章中談到的那些「以一當萬」的那些「一」的網友(核心網友),只是站方把開版權限放棄了而已;而百度貼吧模式中,可以開版的是「以一當萬」的那些「萬」網友。對於西陸模式中,版主開了版之後,還是和傳統bbs一樣,要拉人,建版,發起討論等等,需要2,3年的時間培養一個成熟的版塊;而百度模式中,版主開了版之後,對於版塊的建設完全不需要經過最麻煩的「拉人」步驟,他只用自己完善內容,然後坐在家裡,等待搜索引擎把用戶帶上門。

因此,百度貼吧的成功,第二因素就在於結構上是面向普通用戶,而不是傳統bbs那樣結構上面向版主用戶。面對用戶,千萬不能「創造」需求--幾乎所有的「創造需求」,其實是站方壓根不瞭解用戶的真正需求;網站面對用戶,只能「轉換」和「引導」需求,順勢而為。

用戶上百度後,真正的需求是「搜索」。所以百度貼吧的入口不是傳統bbs的登錄框,而是一個搜索框,這就是從入口處對用戶的「搜索」需求進行了引導,使得用戶不自覺間,從一個「搜索」動作轉換到了一個「貼吧」動作。

百度貼吧的成功,第三因素就在於尊重並順勢引導了用戶需求,讓用戶自然而然使用網站的產品功能。

結論是:

1, 百度貼吧順勢引導並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2, 百度貼吧結構上讓更多用戶貢獻內容
3, 百度貼吧能更快地讓用戶貢獻內容

用戶為什麼創建百度貼吧,其實是用戶把創建百度貼吧這個「陌生」的動作,當作「搜索」這個熟悉的動作了。

百度有「貼吧」和「知道」,
貼吧就像 bbs 討論區,供網友發表主題、回應交流。
知道就像奇摩的知識+,供網友發表問題、回答問題。

當資料搜尋不到時,該去貼吧還是知道?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