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然出版社的日子 – 當兵

新兵訓練之後,我來到抽籤的單位,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銜接訓練。在此時,當過兵的哥哥要我「隱藏」會畫畫的事情,因為如果被選為政戰兵,將有畫不完的圖、搞不完的文宣。

聽從哥哥的建議,我在技能上只寫了「電腦操作」,結果被分發到旅部當後勤文書,有比較爽嗎?沒有,因為有打不完的資料及文書作業。

菜鳥的時候,部隊的勤務很多,只有在休假的時候,回家上 BBS 的漫畫板,看看大家在討論什麼,也上網搜尋與台灣漫畫相關的任何資訊,希望當兵的這段時間不要跟漫畫脫節。

老鳥的時候,很多打雜的事情都不用做了,有很多零碎的摸魚時間,我從家裡帶來不少企管書籍,一有時間就躲到寢室看書,連上的長官都說我是模範老兵。

退伍前一個月,我寫了一封「毛遂自薦」的求職信給大然出版社的呂墩建社長,表達我對台灣漫畫的想法,以及想去大然工作的意願。

一個禮拜後,我收到呂社長的親筆回信,除了歡迎我來大然工作,也希望我多充實自己,還送了一本書給我。

爸媽!我用漫畫找到工作了~

我在大然出版社的日子 – 大學

大一上學期,必修的國文老師要求我們分組做主題報告。

三男三女組成一個小組,大家暢談想做的主題,我提出「台灣漫畫」當研究主題的構想,大家在想不到更好的主題之後,一致通過。

台灣漫畫歷史

看漫畫,我很有經驗,但研究就是外行人了。不過,藉由這次的機會,得以去拜訪《台灣漫畫40年初探》的作者洪德麟先生,能跟這位台灣漫畫文化研究者請教,讓我受益良多。

學期末,我們以「台灣漫畫之戀」為主題,上台報告研究心得。講「研究」很心虛,實際上是以洪德麟先生的著作為主軸,然後再蒐集相關的媒體報導,拉里拉雜集結而成。

大一下學期,因為畫畫的才能,入選系學會的文宣股股員;大二時,直接當選文宣股股長。文宣股是幹什麼的呢?就是畫海報、做傳單。

會畫畫的人,到哪兒都是淨幹這些事…

台灣漫畫產業

大四時,必修的企業政策老師要求我們分組選一個台灣產業 & 選一個產業內的公司做研究報告。

四男一女組成一個小組,由於我們同組的男生都是愛看漫畫的「漫迷」(那時並沒有宅男這個名詞),所以想要以台灣的「漫畫產業」當作研究的主題。

至於產業內的公司,原本想找以少年漫畫稱霸台灣的「東立出版社」,但是對方拒絕我們的拜訪。沒想到,「大然出版社」卻欣然接受我們的邀約。

某天,全組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當時位於三重市的「大然出版社」,接受採訪的是當時的總編輯「鄭國興」先生。

在訪談的過程中,出版社的呂墩建社長經過,看到我們一群學生在做訪談,隨口問我們是讀哪個學校的?當他知道我們是讀「企管系」的時候,他訝異的坐了下來,加入了訪談。

原來,通常到大然做訪談的學生,不是漫畫社團,就是大傳 or 美工科系,他第一次聽到有「企管系」的學生來做訪談,而且是要研究台灣的漫畫產業,他覺得非常有趣,開始自顧自的侃侃而談他對漫畫、對漫畫家、對漫畫出版社的想法。

談什麼內容我已經模糊了,我只記得在跟呂社長聊完之後,換我們覺得訝異,他用許多新穎的觀念在經營漫畫事業,而不是僅僅是單純的代理與出版。

在大學畢業之前,我已經決定--我退伍後,要去大然出版社工作!

我在大然出版社的日子 – 高中

高中一年級的時候,憑著一點點畫畫的才能,我擔任班上的學藝股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室後面的壁牆佈置及壁報比賽。

那時,班上也有一位會畫畫的同學,他的功力遠遠在我之上,我們常常聊漫畫及繪畫的事情,也一同做壁牆佈置及壁報比賽。不過我們兩個都只是交差了事,畫畫只是小小的興趣而已。

高中的空閒時間比較多,那時已經有「漫畫便利屋」,我常坐公車到市區的「漫畫便利屋」買漫畫,而且只買台灣漫畫家創作的漫畫,我想用實際行動支持他們。


▲作者:阿推


▲作者:鄭問

記得在高三的時候,市面上出現了《少年快報》,裡面集結了日本各大漫畫雜誌的精彩作品,風靡不少的青少年,但我並不是其中一員。

從《歡樂漫畫半月刊》當中,我深切瞭解漫畫家創作的辛苦,既然是盜版漫畫,所以我當時連看都不想看。我寧願省錢買正版授權的漫畫,也不想肥了這些盜版的出版商。青春期的反骨?或許吧~

升高三了,讀書囉!

我在大然出版社的日子 – 國中

小學畢業後,在等待升國中的暑假,我有一天突然開竅了,我會畫畫!

記得小學時,老師規定用稿紙寫完作文之後的空間要畫圖填滿。那時的我不會畫,常找媽媽當槍手,媽媽硬著頭皮畫,像不像三分樣。

不過,畫畫 ≠ 畫漫畫,講「畫漫畫」太沉重,因為我只會畫人物的臉部及頭部,手及身體畫得很糟糕。不過,有這樣的表現,讓父親非常高興,給我錢去買漫畫用具及入門書籍。

就這樣,不管上課或下課、上學或放學,我無聊的時候就會拿起筆亂畫,自娛娛人。國中一、二年級的時候,總是代表班上參加漫畫比賽、壁報比賽,前三名沒問題。

之後,也曾經代表學校參加漫畫比賽,不過井底之蛙跳出了井,才知道世界這麼大、高手那麼多。在打草稿的時候,我的畫功驚艷四座;塗顏色的時候,作品的畫面變得不堪入目。

歹勢,我只會鉛筆畫,還沒學會怎麼塗好顏色….Orz

隨著國中課業愈來愈重,畫畫變成發洩情緒的管道,無暇再去精進學習。我的漫畫用具,索性就送給一位對畫漫畫有興趣的國一同學。

歡樂漫畫半月刊

在此同時,市面上出現了一本影響我之後進入漫畫出版社的刊物-《歡樂漫畫半月刊》,記得一本售價 62 元,兩個哥哥各出 20 元,我出 22 元,所以這本歸我管。

之後,我們期期都買,後來改成小本、改成月刊,我們才停止。藉由這份漫畫刊物,我認識了許多當時的台灣漫畫家,也從中瞭解到在台灣創作漫畫的辛苦。

升國三了,讀書吧!

■ 延伸閱讀:

我在大然出版社的日子 – 小學

打從認識字開始,我就開始看漫畫了。兩個哥哥,一個大我五歲,一個大我三歲,或許那時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所以看漫畫成為我們三兄弟最大的樂趣。

買漫畫

那時根本沒有「漫畫便利屋」,家裡附近有一間小商店,它可以讓小朋友花小錢「抽」漫畫,如果不想「抽」,那就得多付一些錢直接買。我和二哥常常去抽零食、抽漫畫,也花了不少錢去買漫畫。

租漫畫

距離家裡十分鐘路程的地方,開了一家漫畫出租店。一開始,是兩位哥哥去租漫畫回家看,後來,由二哥和我去租漫畫。我們幾乎是每週租一次,每次往往都租個 20 多本。

這段時間,開始比較有系列的在看漫畫,因為都是整套在租。或許年代久遠、或許漫畫看得太多,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反而只有幾部:

  • 好小子》,千葉徹彌:劍擊
  • 《天才拳王》,小山由:拳擊
  • 巨人之星》,梶原一騎(作) 、川崎升(畫):棒球
  • 小拳王》,森高朝雄(作)、千葉徹彌(畫):拳擊
  • 劍擊小精靈》,村上紀香:劍擊
  • 怪博士與機器娃娃》,鳥山明:科幻 / 搞笑
  • 《大個子》,千葉徹彌:相撲
  • 《籃壇矮冬瓜》,六田登:籃球
  • 《鋼鐵搭檔》,大島矢須一:棒球 / 校園
  • 妙手小廚師》,寺澤大介:料理
  • 天才小釣手》,矢口高雄:釣魚
  • 怪醫秦博士》,手塚治虫:醫學

還有很多我有模糊印象,但已經叫不出名字的漫畫,它們陪伴我渡過小學的歲月,從這些漫畫中,我學到不少專業領域的知識及態度,讓我相信漫畫具有教育人心的正面力量。

丟漫畫

記得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回家,我發現書架上滿滿的散本漫畫都不見了。急問媽媽之後才知道,媽媽說我們只看漫畫都不認真讀書,所以把家裡的漫畫全都丟到門前的大水溝流掉了。

萬念俱灰的三兄弟,跟媽媽哭鬧了好一陣子,不過既成事實,也只能接受。

多年以後,媽媽跟我招供,說她只是把漫畫送給朋友的小孩,並沒有丟到水溝。家裡的漫畫堆了一整個書架,每週又一直在租漫畫,叫我們三兄弟拿漫畫送人,我們一定會抵死不從,所以只好撒了謊。

搬家

因父親事業的關係,我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從潭子搬去台中。新家附近沒有漫畫出租店,所以暫別了租漫畫、看漫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