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Talks-魏武揮的blog":http://weiwuhui.com/archives/607.html
麥田這樣說:「單向好友功能,其本質是一種訂閱關係」。深以為然。其實,這就是我一直鼓吹的將rss技術隱到後面去的現實化版本。如果張三挑選李四做好友,事實上就是把李四blog的rss種子進行一種訂閱,而張三可能從來就沒聽說rss。
再說一遍,這是一種典型的將rss後台化的操作手法:單向好友功能。目的:不是為了關係,而是為了閱讀。
現在說一下所謂的雙向好友關係,QQ等IM工具就是那麼幹的。因為IM工具重的是關係,不是閱讀。
我是這樣理解張三對李四的好友邀請的:張三是李四的粉絲。如果用徐靜蕾做例子,就更容易理解了。我粉徐靜蕾很久了,所以我對徐靜蕾發出了一個好友邀請,徐靜蕾當然可以有三種選擇:同意、拒絕、置之不理。如果徐靜蕾同意,我就太榮幸了,那麼,在徐靜蕾的好友列表裡,就多出了一個好友名字:魏武揮。而我的好友列表裡,也可以出現一個好友名字:徐靜蕾。
徐靜蕾也可拒絕。拒絕的話,雙方的好友列表裡都不應該有任何新的變化。那麼,徐靜蕾置之不理呢?
那麼,魏武揮的好友列表裡就應該多出一個分支(或者說,和好友列表平行):我的偶像。而徐靜蕾的好友列表裡也有這個分支(或者平行):我的粉絲。
偶像和粉絲,重的不是關係,而是閱讀。我作為徐靜蕾的粉絲,她的每一篇blog文章我都不能省略,當然是閱讀層面的事情。而在徐靜蕾那裡,魏武揮寫了什麼blog,她是不會知道的,也不需要知道。
總結一下:好友的雙向設計,是應該考慮偶像和粉絲的「關係」的,因為這種明顯不平等的關係,在現實社會中隨處可見。
* 單向 → 閱讀 / 訂閱 → 粉絲 / 偶像
* 雙向 → 關係 → 好友
精簡又清楚的說明,我受教了。
當初在規劃知識+ 的知識圈功能時,我就是在「單向」或「雙向」之中抉擇,各有利弊、各有優缺,但就是沒有想到這篇文章所說的層面。
過去的同一天,我還發表了...
- 我的嘴裡...有一台全新迪爵 - 2023
- 大胃王比賽 - 2021
- Popup, Lightbox, Alert... 傻傻分不清 - 2018
- 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 2012
- 頭痛 by 蔡頭 @ 2010/05/08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