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碟的社會現象,淺碟的工作文化

摘錄自: "Google清單緊跟員工 競爭力來源於最底層員工":http://tech.tom.com/1121/1794/200431-84180.html

Google 公司的合夥創始人佩奇、布林說,他們鼓勵員工對自己的想法和項目進行研究,Google公司使用一種被稱為「Google Top 100」的內部清單跟蹤結果。

如果在Google公司工作,員工可以將20%的時間用於做自己認為是最好的事。Google News和Orkut就來自「Google Top 100」中的創意。其它來自「Google Top 100」的產品包括Google deskbar和Google問答。

摘錄自: "細數台灣旅遊怪現象???":http://www.cyberone.com.tw/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MMMediaType=ReadCT&MMContentNoID=21460

第1怪:到處都在放煙火 什麼都叫國際化

在這每年近百項的季跟祭中,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超過一半以上的活動與記者會都是委託公關公司辦理。最後是,管它是水梨季、葡萄季、甘藷季,還是芭樂季,所有的活動內容幾乎都是「大聲公比賽」、「大胃王比賽」,所有的活動宣傳記者會統統都是「上空美女模特兒彩繪」、「泳裝浴衣」、「原住民跳舞」,原因是,他們都找同一家公關公司辦理,或者彼此抄襲;問題是這些活動內容與主題何干?與國際化何干?而政府積極推廣一鄉一特色的「特色」在哪裡?

第2怪:人人都在沾醬油

以大部分季與祭中常常看到的「原住民歌舞表演」為例,不管是海洋祭、水果祭,不管沾不沾得到邊,這樣的結果,很容易導致大家以為「原來台灣的原住民文化不過如此」。

最近工作很忙、很賽、很趕、很煩,
前一個專案匆忙趕鴨子上架,衍生不少問題。
由於資源不足,中間做了一個小調整,希望能減少狀況發生。

跟老闆力諫之後,終於肯讓我規劃大規模的改版企劃。
企劃案做好了之後,又遇到資源不足,在拉距之下,我做出兩階段改版的決定。
為了這個兩階段改版的決定,我得把企劃案拆成兩半,
相關的規格及設定,也要跟著做調整。

改專案、改企劃、改頁面、改規劃,改得我好爽,每天上班就是在改東西。
為什麼不能學學 Google 他們好好善用員工的熱情及創造力呢?
為什麼總是跟台灣一樣每天在跟風模仿、沾醬油呢?

「小柯,你那個 2-1 的企劃改好了嗎?」
「好了...」
「那 2-2 的企劃改好了嗎?」
「還沒...」
「那你上班還在看 blog、寫 blog !?」
「我...我在培養創造力及自我反省的能力...」

■ 延伸閱讀:

* "Google vs. Yahoo:文化大衝突":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099887,00.htm

過去的同一天,我還發表了...

在〈淺碟的社會現象,淺碟的工作文化〉中有 4 則留言

  1. 產品什麼時候要出貨-掙扎在 No problem 和 Impossible 之間的藝術

    想想, 自己去年的幾個專案被 PM & Producer 趕著上線的壓力, 原來所有軟體公司都一樣, 只是我們部門更不幸一些

    今年碰到的一個例子:
    (PM) 這個東西, 我們已經決定要在OO/XX上線, 你們一定要準時完成
    (RD)(!@#$ 又沒先問過RD就決定時間) 我們只有兩個工程師, 妳要的東西又這麼多, 實在有困難..妳可不可以將每個功能分 priority, 我們在來擬 schedule?
    (PM) 不行, 每一個功能都是 first priority, 一定都要有
    (RD) 照這個時間表, 我們真的不可能完成
    (PM) 為什麼做不完? 這些東西都很簡單呀, 你們看看某某部門的工程師做類似的東西並不需要這麼久
    (RD) (因為意見不被重視, 拿別人來比較, 心裡覺得很沮喪, 開始變得很不悅)
    (PM) (心想: 我們公司怎麼會養這麼無能的工程師, 千錯萬錯都是你們的錯, 要是搞砸了這個 case, 我要把你們千刀萬剮)

    之後, 兩個人吵的不可開交…
    最後, 案子還是無法 on schedule 推出, 被迫接受妥協的雙方都把責任怪到對方身上

  2. 談成功的產品規劃

    當產品是處於version 1(第一版)時,功能要裁剪到夠用就好,要盡快地進入市場,成為market leader。產品經理最常犯的錯誤是,往往產品在version 1時,明明使用者是熱愛科技的 visionary user,卻總想把所有的功能都開發完,將產品做到perfect(完美),錯過了產品上市時機。另一方面,這等於是將客戶的層級從遠見使用者直接跳到保守使用者,要知道保守使用者是不可能沒得到意見領袖的推薦就敢率先使用科技產品的。

  3. 同意您的說法,不過在 v1 就必須要有前瞻性的規劃,否則在 v2 時,幾乎就會變成重來一遍,到時,企劃人員會被研發人員痛打一頓的。所以 v1 的架構、策略是否清楚明白,也是很重要的,這個時間絕對不能省,否則後面一定會亂。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