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不講義氣講道理—黎智英的簡單人生

中時電子報

你要很focus(專注)。我在創業時,有時候會什麼都不想,只想把這個事情做好,就好像做完這件事後我就要死了,彷彿有一個面對死亡的張力。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假使你真正進去這個情境,你便會發現這個力量很大。想像力也很重要。創業是一個「創作」的過程,你在一個不可知的境界裡,去創作一個新的東西,所以你不能只是重覆以前的東西。創業不是將已經懂的東西recycling,而是要以你過去懂得的東西為背景,在面對無知所產生的錯誤裡,透過解決問題,去創造一個從來沒出現過的事情,這才是創業。

創業一定不能複雜,一定要focus,沒有focus就沒有力量。你必須把最多的時間及注意力,投注到最小的一點,才突破得快,才能衝破很多困難。所以創業時我第一個會想:有什麼困難?再來則會想:可不可以簡單一些?可不可以不要這麼複雜?也就是把事情簡化、再簡化,直到我可以愈來愈focus。

我經營生意一向講求簡單,所以自然有效率。我有很多imagination,但我很少做複雜的事情。我所有的imagination都用在想:如何簡化事情。很多時候,事情之所以複雜,是因為我還沒有明白這件事情;假如我明白了,這事情一定簡單。

大部分人都以為複雜就是因為其複雜,容易就是因為其容易,兩個是分開的東西,他們不知道複雜跟容易原來是同一件事。

在經營企業上,簡單就是系統化。流程永遠在變,但系統一定要簡單。做事的是人,如果系統不簡單,不能讓做事的人明白,那這個系統就等於不存在。

領導者要像一個salesman,把你的想法sell to them,好像牧師傳教一樣傳給他們。你把所有事情的邏輯想清楚,讓他們覺得有很大的啟發;一旦他們被鼓舞(once inspired),覺得「這是我的事情」,力量就來了。

vision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from thin air(沒有根據),不能是imagination(憑空想像);而是要從員工遇到的困難、想不通的事情裡,看到一個solution,把這個 solution變成你的vision,變成你的idea,否則就會過於extract(抽象)。

我的工作和人生都在追求簡單,但很多人誤以為簡單就是不精彩,所以害怕簡單。殊不知,我們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你一定要放棄很多,才有真正得到的東西。

「人」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東西,如果再讓事情變得複雜,兩相結合之下,它就變成了「亂」。在職場之中,人、事的複雜效應揮發,只能說是「亂上加亂」。

好笑的是,為了減少「亂上加亂」,則訂出一大堆規則流程。古人說得好:「盡信書,不如無書」,轉移到這個狀況下,則可以說「盡規範,不如無規範」。

做專案,也應該是簡單至上,但往往會發生身不由己的狀況,同事建議、老闆要求、行銷希望、業務強制、客戶渴求...,往往出發點簡單的專案,最後變成一個巨大的怪獸。

■ 延伸閱讀:

* "人 vs. 制度":https://produsir.synology.me/wordpress/2006/11/01/1213/
* "把複雜的事變簡單,把簡單的事變得有創意":http://blog.taiker.org/2007/02/blog.html by Channel M

與 Jungle 十八堂即時通講授的課…(4)

小柯: 你的狀態列寫的「質疑並擴大 縮小並解決」,是什麼意思?
Jungle: 哀 都是在堅持己見 不從宏觀角度來看事情 哀 每個人都可以質疑並擴大
Jungle: 但請記得所有事 還是得縮小並解決
小柯: 顯然你在描述台灣政壇亂象
Jungle: 是我們公司
小柯: 哀

『把複雜的事變簡單,把簡單的事變得有創意...』

說來輕鬆,做起來有難度哦~

[摘錄] 關於產品企劃的一些鬼扯

"活‧在敗家星球":http://kabaism.blogspot.com/2006/08/blog-post_17.html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改變了,他們要快速而且穩定的功能,經濟能力負擔得起各種漂亮功能單一的裝置,最好還要一點時尚與流行,但是他們沒有耐性,不喜歡研究太複雜的裝置。相較於經濟不那麼富裕的工具理性年代,人人都想要一台萬用綜合的機器,功能差一點、時間多一點沒有關係,我希望這一台可以打死所有需求。現代的需求是感性的。

之前聽念ID的說過一句話,多功能等於沒功能。讀設計的也應該都聽過less is more。引申來說,我想精準的抓住使用者的需求,而不再是以一擋百的大眾市場觀念是現代行銷、產品企劃的重要概念。抓住一個點,然後做到最好、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是重要的。而這種需求應該就是之前所說的,對某種感受的期待。被瞭解、被需要、被看到、被擁戴、被討厭、被關心,產品應該要提供更多的感性。

結論是,企劃產品的時候,除了視覺、工業設計上的感性之外。在互動、提供的功能上也要提高到一種感性的思考,要快、直覺、好玩。也要去滿足大部分人對於某種感性的期待,而非單純的把其他競爭者有的功能都做進來。時間有限、資源更有限,我們沒有十年去做一個完美的網路服務。我們能做的是,去瞭解我們的十種使用者共同期待的一種未來是什麼,然後將他實現...

在台北火車站的館前路,有兩件標的讓我印象深刻:

* Palm: "Simple is the Best" 是 palm 的 slogan,偌大的廣告曾經矗立在 Nova 的店門前,但後來 palm 被 ppc 幹掉,而廣告被其他筆電廣告所取代掉。
* fnac: "當人文超越了科技,我們的夢想才能駕馭未來" 是 fanc 的 slogan,華麗的 fnac 門市曾經吸引許多人潮前往駐足,但後來還是關店,門市被燦坤取代。

簡約、感性絕對是消費者深層的嚮往,但產品被消費者把玩時,多數的人還是想要 more and more...

有人說,是水平還沒達到。
有人說,是消費者難捉摸。

永遠沒有平衡的一天,這樣企劃人才有挑戰,搜索枯腸繼續規劃出下一個更好的產品。

[摘錄] Six Apart總裁訪談

"flypig.com":http://www.flypig.org/002008.html

問:Voxd 的「每日問題」(QotD) 解決了哪些問題?(對我來說,它解決了從何開始的問題)

答:根據我們的經驗,人們之所以不寫blog主要會有三種原因。第一是他們覺得無話可說,每日問題就是用來幫助人們發現,其實是許多小事讓生活變得有趣起來的。第二個原因是他們沒時間,其實這意味著他們沒有建立一個易用而充滿吸引力的模板功能,比如說那些設計好的模板。第三個原因是許多人不願意將個人信息公開發佈上網,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建立這樣一個無微不至的隱私功能,讓用戶可以精確地控制讀者可以看到哪些內容。

問:Six Apart已經有了LiveJournal,為什麼還要造個Vox呢?

答:Vox和LiveJournal是為不同行為方式推出的不同服務。總體而言,LiveJournal可以吸引那些更年輕的、愛好科技的人,他們樂意花時間折騰和裝點自己的LJ並且參與到網絡社區中去。而Vox的用戶要更年長一些,時間也沒那麼多,並且需要與那些他們真正在意的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卻不必花費太多時間。

問:用戶在Vox上不能修改模板代碼、不能添加友情鏈接,這讓Vox看起來像個封閉的系統。為什麼不讓它更開放一點?

答:那些傳統blogger需要友情鏈接、需要計數器、需要更多的讀者群,所以他們採用TypePad,那就是給他們造的。Vox不是傳統的blog服務。Vox傾向於為那些不想和HTML或者CSS打交道的人們提供便捷的服務,還有一個安全的空間與人分享生活。Vox將圖片和音樂和視頻放在與文字一樣的位置,這讓人們可以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自由地分享,而不是局限於他們「可能」採用的方式。

問:已經有了很多社會化網站了,比如說MySpace、Facebook,Vox如何於他們競爭?

答:不同的服務對應不同的行為。比如說,有時候人們去迪吧(disco pub),到處都有閃爍的燈光、嘈雜的音樂以及擁擠的人群。這就像MySpace。而其他時候,他們喜歡去清淨的餐館和朋友聊天。這就是Vox。就像你不喜歡去迪吧和人聊天,人們也不會去MySpace分享自己孩子的圖片。他們需要一個清淨的舒服的地方幹這些事情。這就是我們推出Vox的原因。

問:你們會始終堅持廣告模式麼?要知道Wallop已經開始賣flash動畫了,過去都沒人這麼做過。

答:Vox是靠廣告支持的,它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依然會堅持這個做法。接下來我們可能增加高級用戶服務,但是還沒有確定。現在我們專注於為各位成員提供沒有進入門檻的免費服務。而且我們也在努力讓廣告成為Vox體驗的一部分——沒閃爍、不晃眼也不強行插入,只是提供那些與用戶生活相關聯的廣告內容。

邊想邊做 vs. 邊做邊想,哪個比較好,沒有定論。

但是,如果想要做一個可長可久的產品,我會比較傾向想清楚,再開始做。
否則,今日乾杯歡呼慶祝,明日幹譙喇賽擦屁股。

我受夠了。

[摘錄] 如何瞭解用戶和需要瞭解什麼

"白鴉":http://www.uicom.net/blog/article.asp?id=497

首先,我們需要觀察和瞭解"用戶在做什麼、在怎麼做"。
比如一個門把手,我們需要觀察和瞭解用戶怎麼去用的,拉?推?.?

然後,我們需要知道用戶是怎樣想的為什麼要這麼做。
他們在使用這個門把手的過程中和使用後在想什麼,包括他腦袋裡面的感受是什麼。

接下來,我們要去瞭解「用戶知道什麼?」
他有什麼樣的基礎,是否見過用過你設計的這種門把手?(知識積累、使用經驗、..?)

同時,我們還需要知道用戶是什麼樣的思考路線,你的設計給了他什麼樣的預設邏輯。
當他看到這個門把手要去開門的時候,他會如何打算去完成這個事情。 (當你告訴用戶「把大象放進冰箱」,他會做什麼樣的計劃?)

最後,我們還需要瞭解:用戶有什麼樣的接受和學習能力。
如果這個用戶從來沒有見過圓形的門把手,也不會想到擰開門,那麼他是否能夠接受和很快的學會去「擰著開門」。

觀察人是一件有趣的事。

我每天騎摩托車從中和到台北市上班,通常在8:55左右從永和上中正橋。約莫在一個多月前,我發現有一位老婆婆會站在中正橋的橋頭,看著車流上橋,有時還會微微舉起手要做交通指揮。

流浪漢?不是,她衣著整齊。
神經病?不是,她雙眼有神。
義交?不是,她年紀有70以上。

就這樣,我每天上班都會看到她站在橋頭,偶爾連續幾天沒看到她出現,我還會擔心她是否身體微恙。

她在做什麼?
她為什麼這樣做?
她知道我在注意她嗎?
如果我跟她打招呼,她會有什麼反應?
...

之前,我把這個發現告訴蔡頭...

「那個老婆婆真的很有趣,幾乎每天都在橋頭上...」我跟蔡頭說
「小柯,該不會只有你看得到吧?」蔡頭聲音一沈

「呃......」我還真的沒想過這種靈異問題
「跟你開玩笑的啦!上次週六早上經過,我也有看到!」蔡頭笑了出來

我,扯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