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 類的服務

最近發現一些 PK 類的服務冒出頭兒:

* Yam 的 PK 吧:http://pk.yam.com/
* 愛 PK 好辯網:http://www.ipk101.com/
* 癮科技 PK:http://pk.cool3c.com/
* 愛投網:http://www.ivote.com.tw/

這類的服務,大致的型式為:

* 設定議題
* 正反方論點
* 可投票給正反方
* 可加入正反方論戰
* 可評價論戰的內容

Yam 的 PK 吧,有 2 種型式

* 公開辯論:正反兩方論點進行辯論,網友可加入論戰。
* 多方投票:可以自訂議題以及投票項目 (類似愛投網),網友可留言。

除了吸引人氣、增加會員、掀起話題之外,
這類的服務還可以做什麼?它提供了哪些價值給使用者?

無知的我,還不明瞭,再想想...

■ 9/7 補充

感謝某網友提供的消息,原來癮科技的 PK 和 YAM 的 PK 吧 都是源自於 ConvinceMe.net 這個網站的創意。而 Mr. 6 也曾專文介紹:

"ConvinceMe再次挑戰「辯論網站」大市場":http://mr6.cc/?p=691

為了克服「失衡、失溫」的問題,ConvinceMe做了一些特殊的調整,它將所有辯論活動分為三種,個別處理:

* 第一種是「公開辯論」
* 第二種是「單挑」
* 第三種更妙,叫做「山野之王」(King of the Hills),是針對三個以上的多選項的題目而設

■ 延伸閱讀:

* "Avanoo,一個善於利用人性的新投票網站":http://mr6.cc/?p=884
* "[教學]有意見嗎,來PK呀(yam天空PK吧)":http://allen080.blogspot.com/2007/09/pkyampk.html

[摘錄] 提升Web2.0網站流量五大秘訣:應採用遊戲機制

"新浪網":http://tech.sina.com.cn/i/2007-08-10/14101669295.shtml

1.積累。積累素材是一項基本原則。

2.積分。積分可以為用戶帶來更高權限或權力,自然也能刺激他們努力提升自己在網站的表現。

3.反饋。Digg聯合創始人凱文·羅斯(Kevin Rose)十分清楚,要讓自己的網站正常運轉,就必須打造一個非常活躍的社區,因此他採用「反饋」這一強有力的武器來吸引用戶。

4.交流。直接和間接的交流也是一種遊戲機制,很多網站都充分利用了這一點。

5.定製。網站應當給用戶一些控制權,例如定製自己的頁面。

遊戲機制是最直接的,但也不盡然就是全部。
讓使用者一直覺得這個網站是有趣、有看頭,這就夠了。

[摘錄] Bloglive: RSS 訂閱社群化

"IX Blog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 - posted by Atticus Wu":http://blog.insightxplorer.com/2007/07/31/bloglive-rss-%e8%a8%82%e9%96%b1%e7%a4%be%e7%be%a4%e5%8c%96/

Yam 天空部落格推出了一個令人耳目的新服務:BlogLive。BlogLive 的世界觀念有點像 miniworld,每個人可以化身成一個個可愛的小動物,然後在各種空間,包括主頁、自家部落格首頁的天花板或 Widget 的方式與各式可愛的寵物進行互動。

在 BlogLive 中,每隻寵物代表的是一條 RSS,個人相當認同這種作法,RSS 一直是部落格出現後的重要標準。當 RSS 化身成寵物後,你可以在自己的 BlogLive 世界看看這些寵物有沒有新消息,想知道有沒有其他有趣的文章來源,也可以去大廳找新的小動物。

循著這一則文章,來到 BlogLive,它的呈現方式真的滿新鮮有趣的,也確實讓原本生冷的 RSS 變得友善,而我也興沖沖地登入我許久未用的 yam 帳號,還好沒忘記密碼。

那個以 flash 呈現的場景大廳,小動物四處走動,還滿有趣的。我點擊右上角的「集合」連結,這群原本在 散步的小動物趕緊排排站好的模樣,令人發噱。

我試用了一下,發現管理介面卻做得不是很理想。例如,我想要訂閱某個人的部落格,頁面將我帶到「管理介面 > 訂閱清單管理」,新增訂閱的 RSS feed URL 那一欄 (見下圖),讓我傻了眼,因為我只知道這個人的圖像及暱稱而已,顯示 RSS url 給我幹嘛?

hosted by flypicture.com

另一個思考的問題,我該把 BlogLive 當作是線上的 RSS reader 還是 blog 社交大廳?但之所以會有 RSS reader 的存在,目的就是在聚合大量且四散的內容,讓使用者方便閱讀消化。我個人覺得 BlogLive 的社交用途應該遠大於當一個 RSS reader。

不過,看到 Yam 天空部落格推出這麼一個有趣的新服務,讓我非常欽佩,期待它後續有更多新奇的點子爆發。

[摘錄] 漫談Web 2.0分享網站的「分享」

"Mr. 6":http://mr6.cc/?p=853

目前Web 2.0整體創意的發展方向卻傾向一再的加強「前端」,也就是設計出一個又一個更棒的特殊網站讓大家可以分享某些更特別的東西,或者用更特別的方式分享給全世界,但事實是,這樣做讓自己挶限在某一個領域裡,很快就會觸頂,而這個「頂」之低,常常令創業家大失所望!

當一個網站以「小分享滾小分享」定位自己時,或許整個策略會有所不同。目前大部份的網站強調的都是讓這些使用者可以讓全世界看到,以為「讓全世界看到」這個動機,會讓一些「想出名」的使用者會率先開始分享,但網友們真的人人都有這麼強烈的動機要讓陌生人知道自己的感想嗎?或許這部份在男女交友的年輕網友圈子是很重要的,但在其它領域、其它年齡其實「讓全世界看到」,好像並非最重要的事。大部份的人最有興趣的分享方式,或許還是分享給自己的朋友與家人、自己已認識的族群,可是,當一個網站可以讓他們好好的、輕鬆的和周遭朋友做出這些分享的時候,這個「分享的美好經驗」馬上會從朋友傳到下一個朋友,再傳到下一個朋友,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開始分享了。從這個角度出發,創業家或許會開始加強使用者分享時的「體驗」,而不是分享之後大家都看到的「成果」。

我不否認社群上的發表行為,是一種分享,但追溯這個分享的動機,是在於滿足個人 (我) 的需求,用「分享」的角度當網站的定位來出發,確實會把路走窄了。。

這篇和「web2.0,「用」者歸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摘錄] 論定分類網站,只需50字

"麥田的讀書生活":http://item.feedsky.com/~feedsky/maitian99/~1218167/1258316/1219878/1/item.html

分類信息所要求的真實性和互聯網的匿名、免費、共享、易複製等特性具有本質衝突;但和紙媒的收費模式相得益彰。

一個社群服務如果能有效提高「真實性」,它是有機會的。

曾經有人說,知識+拍賣很像。

我覺得「像」,也「不像」。

知識+ 的問答、點數、等級、評價,很像拍賣的競標(一人發問,多人回答,答優中選)、信譽評價(中選獲得點數、解答率提高)。

就上述方面來看,這兩個服務確實很像,如果說網路拍賣是「完美的物品交易市集」,那我會覺得知識+ 是「完美的知識交流市集」。

不過,拍賣在收費(上架費、成交費)之後,它已經變得和知識+ 不一樣。拍賣在完美的架構之上,升級成更具真實性、更值得信賴的市場。而知識+ 卻還在無間道之中打轉,每天得面對一堆亂問亂答、棄置問題、廣告灌水、互拱點數的客服問題...

再者,拍賣的賣家對他上架的商品具有相當程度的認識,也期望讓顧客充份瞭解,所以攤位內容會盡力詳實豐富。而知識+ 的發問者就是對事情有疑問,所以才來發問,加上對事情的不瞭解 (瞭解就不會來問了),問題內容大多零零落落,回答的水準也是參差不齊。

最後,拍賣關係到實質的金錢,賣家、買家雙方都會戰戰兢兢,提問、探底、徵詢、確認。知識+ 只有虛擬的點數頭銜,發問者和回答者之間的利害關係,並沒有拍賣那麼強烈,因而造成問答的鬆散。

模式或許是相同的,但本質已產生歧異。
機制或許是完美的,但人卻是不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