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SNS的關鍵一步:從玩具到工具!Facebook有戲

"awflasher.com":http://www.awflasher.com/blog/archives/1225

Facebook也一樣,作為"維護"真實(線下)世界社會關係的輔助工具,Facebook提供的功能一定是以提高溝通效率,降低溝通成本為主,而那些Poke(打招呼)、Group(群組討論)、論壇閒聊(比如校內廣場)什麼的,統統都是次要的。畢竟,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還要為生計所奔波,哪有那麼多時間和紈褲子弟上網Poke呢:)

反觀另一些SNS網站,想方設法讓用戶"沉迷",和網絡遊戲幾乎沒有區別。且不論這些SNS網站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久而久之,最終一定會形成用戶疲勞。

我認為,SNS在中國,從玩具到工具,從Kill time(消磨時間),到Save time(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由於用戶觀念和用戶習慣的因素,還有一段路要走,

以前在做Yahoo!奇摩交友時,有一個「簽心心」的功能,原本的目的是要讓無法留言的人可以藉此表達心意。但演變到後來,大家把簽心心當成一種打招呼的方式,簽來簽去,但就是鮮少留言互動。

後來,還冒出了一位「心心王子」,他寫了一個互簽心心的程式,受到網友的熱烈歡迎,但也造成交友的負荷加重,最後被系統擋掉。

為此,不少網友還來抗議,因為這個程式讓他「省了不少時間」回簽。不過,當你的朋友知道這是由程式回簽的時候,不知道他們是作何感想?

[摘錄] 社區和社會化

"New Execution Engine":http://stanchu.spaces.live.com/Blog/cns!B55FD6731887DFA0!2201.entry

社區,對於大多數中國用戶來講,所理解就是類似天涯社區,主要來自BBS演變而來,基本是100%是UGC,

社會化,說起來非常簡單,使網站服務更像社會本身,社會本色就是人與人關係,人的發言,傳達,評論,再傳達,發表,以及社會關係網絡......

有一個觀點:SNS或社會化,是不可能從原來的早期BBS演變出來,一定是一個新生力量把她重新建立起來的.

社會化,所要消費的信息,不是一些信息的堆砌,而是由人帶來信息,由人再次簡單加工信息,由再次傳播......

我們也發現在新站並沒有刻意要創建BBS,無非希望信息內容與閱讀人之間有互動。

如果把這些簡單的本質,搞清楚了.我們肯定發現我們所需要不是一個萬丈高樓大廈的BBS,而是希望是一個由信息,人和再加工信息的關係和粘度的服務站

服務更多要為用戶創造一個可以互動的環境,就是先從簡單的留言,發言,傳播,....等等功能做起,再考慮那些新的好玩工具,為人性提供更多的選擇自由,互聯網就是為人性的細節提供優質服務,才使人們樂此不疲地創造一個個活躍的社會網絡、新社區.(這時,已經是完全擺脫BBS那種的社區屬性了). 而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謂Community或SNS,一切從用戶出發,從細節做起!

受教了,感謝~

[摘錄] 新聞週刊:「專家」反攻 Web2.0

"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i/2008-03-11/16492070711.shtml

用戶生成內容的普及都幫助普通網民壓縮了專業人士的生存空間。不過,那些曾經推動用戶生成內容革命的創業者,現在卻開始向專業人士付費,請他們編輯或製作網絡內容。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變化,主要因為人們對於可靠互聯網的需求持續增長。「人們已經開始認識到,由於存在大量錯誤信息,世界已經變得非常危險。」過多選擇所導致的疲勞,以及對錯誤建議的擔心,推動人們對專家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長。

谷歌開始測試一項名為「Knol」的新服務。這項服務與維基百科類似,不同之處在於內容提供者大多為各個領域的權威人士。

BigThink.com 是一個結合了YouTube和Facebook的視頻共享網站,主要邀請知名人士和各行業領導者共享思想,並提供各類議題,供訪問者辯論。「人們需要一個共享高級知識和技巧的網絡空間。」

Mahalo也於近期推出了人力搜索引擎的最終測試版本。谷歌搜索引擎主要按照鏈接數量為網站排名,Mahalo則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排名機制,主要基於網站的質量和真實用戶的建議。

我非常歡迎專家來反攻,只是他們能持之以恆的對抗螞蟻雄兵嗎?

[摘錄] Lifestream / Social aggregator帶來了什麼?

"我 blog 故我在":http://robertmao.com/archives/599

我認為這類life stream服務應該屬於一種類型的social aggregator, 也就是和RSS aggregator有相當多的類似之處.

我的感覺lifestream之類的服務,應該稱之為一類social network application, 其最早的雛形是friendster裡的消息板,本來被認為是個沒有太大用處甚至囉里囉唆的東西,沒想到,在facebook中這些有用沒用的log被顯示出來後,大家竟覺得非常有趣。 Twitter類的流行也對這個趨勢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然後一些人覺得這個功能可以單獨拉出來做,於是friendfeed, soup.io等就出現了。

和不少人一樣,我開始也覺得這樣一來似乎就「統一」了(對我自己統一了),而且「分佈」了(對別人而言,隨便他們用什麼服務),但實際上使用下來,我覺得並不能真正的統一什麼,這類服務基本都是中心化的服務(以提高feed抓取利用率)。

統一而分佈的sns是個很遙遠的理想,但是也很容易讓人拍腦袋覺得彷彿立刻就被解決了。過去一個常常讓人以為可行的解決方案就是Open ID,Open ID是分佈的,各種服務都支持了Open ID不就自然分佈了?而且統一在個人的Open ID下了?!聽上去有道理,實際上不太管用。(因為僅僅identity的統一隻是第一步!)

一個服務能流行必須要有用,social aggregator 的作用是明顯的,而且social aggregator常常在兩類主要使用目的驅使之下:

* 用戶希望能聚合他人的各種信息來源
* 用戶希望把自己處於不同信息來源上的內容統一呈現給他人

前者,過去的 rss aggregator 就是一種典型應用;後者,可能是現階段最能吸引用戶的地方。

這類lifestream還只是一個起點,不過是個不錯的開始,前路漫漫兮,需上下而求索。我認為理想之中的social aggregator應該作為一個標準的組件或者服務功能模塊而存在,而不是這樣的單獨服務。

我有前者的需求,目前用 rss reader 在滿足中。
我有後者的需求嗎?我再想想...

■ 延伸閱讀

* "FriendFeed的高明之處":http://webleon.org/2008/02/friendfeed.html @ WebLeOn's Blog
* "信息聚合 以人為本":http://webleon.org/2008/02/blog-post.html
* "JustAddMe小工具,提醒部落客一定要繼續「向外發展」":http://mr6.cc/?p=1427
* "台灣版 部落格名片產生器":http://dinghaw.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_28.html

[摘錄] AskTheHat 問問魔帽?

"打破頭想不到的三個「新分享」網站":http://mr6.cc/?p=1376 by Mr. 6

第三個網站是AskTheHat,它索求的分享,是一種更無釐頭的分享。你有時想要吃這家餐廳,還是吃那家餐廳,無法作決定?這些人平常或許因為沒什麼想法,所以也不見得會熱心去分享某某餐廳很好吃。但,他們卻有可能來到這個AskTheHat,讓「魔帽」幫你作決定。你只要告訴它你的幾個選擇,「麥當勞」、「肯德基」還是「摩斯漢堡」?魔帽會自動幫你隨機的自動選一個。這下子,你會比較篤定了一點了,是吧?

AskTheHat不讓人覺得是「網友在告訴魔帽事情」,反而是「魔帽在告訴網友事情」。但魔帽要告訴你事情以前,你得先告訴它事情,而且要告訴它「好幾樣事情」。以數學來看,這種網站的內容,容易成倍數成長,AskTheHat每收集一個問題,便藉此順便收集一串「選擇」;你問一個問題,它就搜集幾個答案,這些在未來可以做成「延伸回答」提供給其他人。還有哪些點子,是這樣不知不覺讓網友寫東西的?

這個模式真有趣,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