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什麼是 SNS? (2)

有一天,在某一個會議上,主管突然反問我:
「什麼是 SNS?」
「什麼樣的服務算是 SNS?」

與會人員做了一些討論,但沒有結論。

今天下午,『什麼是 SNS ?』的疑惑又盤旋在我的腦海,雖然我許久之前針對 sns 做了一些記錄,但感覺還是非常的抽象 ...

"笨狸 - 「關係」和SNS":http://blog.donews.com/banly/archive/2005/09/01/535403.aspx

一開始我以為「關係」是1.0,而SNS是2.0,很是敬佩,學了半天一度六度,發現SNS其實很膚淺,完全不如「關係」這種1.0的東西。「關係」很簡單,完全東方式,只可意會無法言傳。一定要「定義」它的話,勉強可以說:所謂關係,就是圍繞某種利益目的而搭建的價值傳遞載體。

對於那些營造商業圈的SNS模式,我沒有辦法看好,因為缺乏明確的「某種利益目的」。SNS錯誤的地方,是犯了西方文明的老毛病,關注人本體,總是說節點。節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益目的。

SNS是一個個節點和一條條線,所以編織成所謂的社會關係網絡,這種僵硬呆板的理論實在不值得研究。而「關係」是動態的一個個圈,有了某個利益目的中心,就泛一個美麗而秘密的小漣漪,漣漪消失之後,一切都沒有痕跡。

其實,SNS是什麼東西,是否存在等等,用戶都不關心,只是,SNS能夠給用戶帶來什麼,這才是應該討論的問題。

"北城風光 - sns傳遞的是信任是利益不是友誼! ":http://blog.donews.com/writerrr/archive/2005/09/01/536231.aspx

在我的理解當中,SNS的節點與節點之間傳遞的是信任,是利益,而不是友誼。所謂的朋友的朋友是朋友,這個是錯誤的。在現實生活中,朋友的朋友通過介紹,相對於陌生人更容易建立起聯繫,這就是關係的哲學。但是,這個並不是友誼的直接傳遞,而是信任的傳遞,由信任而結成友誼。

人與人之間,信任、利益都可能成為朋友的充分必要條件,而這也是SNS網站存在的基礎。SNS的意義在於,通過這一個系統,你可以鏈接到你想認識的人。無法否認的是,SNS的六度理論是建立在弱鏈接的基礎上的,但由於存在信任和利益等影響因素,這個弱鏈接是可以傳遞的,並且有多種傳遞的可能性。

綜合統整,SNS 平台的基本元素:

# 個人的檔案及資料
# 公開的好友名單
# 依群組控管瀏覽權限
# 節點關係 ( A -> B -> C )

Social Network 是一種早就存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網路服務者提供 SNS 的平台,鼓勵網友加入使用,藉由互動交流,觸發彼此之間的關係,以產生 SNS 的效應,但對 SNS 的服務提供者,目前看到的利益,似乎僅止於「增加黏度」。

■ 延伸閱讀

* "SNS下的行為實驗":http://cnsns.blogchina.com/2675525.html
* "東拉西扯:千萬別說你是SNS":http://www.donews.net/keso/archive/2005/06/09/418885.aspx

[摘錄] 新舊web人與事:分類廣告站、社區、地域性網站

"詹臏 Homepage":http://zhanbin.com/blog/135.html

我還是認為「社會性」和「地域性」是分類廣告or二手交易站點最重要的兩個特徵,因為這樣才能解決交易的「信任」問題和「便利性」問題——而這是二手交易能 否繁榮最重要的條件,原文已經有了詳細解說。我覺得進一步簡化,那麼「社區」化是至關重要的,這種社區化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網絡社區」,一個是「現實社 區」。

web2.0的發展是在促進網絡更為可用,能更好的建立人與人的關係,並且進入到 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而這些發展如果和人們的日常行為結合起來,就勢必有個區域化的發展過程。就像都市報能夠在全國各地發展起來一樣,它們都專注於地區, 提供多元、快速、豐富的信息;而雜誌則提供深入、類別的信息並且更多面向全國。

極大之於入口網站
極小之於區域社群

經營的面向大小不同、建構的關係淺深不同,鯨吞 vs. 蠶食,誰比較會有賺頭?

■ 延伸閱讀:

* "分類廣告網站的經營之道:地域性與社會性 - 1":http://www.iexper.com/blog/article_view.asp?id=297
* "分類廣告網站的經營之道:地域性與社會性 - 2":http://www.iexper.com/blog/article_view.asp?id=327
* "中國式社會性網絡 SNS":http://item.365key.com/2075/2075276.shtm

兩個有趣的網站…

同事介紹的...

Bitacle
"http://bitacle.org/":http://bitacle.org/
長得很像 "netvibes":www.netvibes.com,克隆 (clone) 嗎?

衛生部
"http://www.feelor.com/t/weisheng":http://www.feelor.com/t/weisheng
當所有人都在做「推推推」的時候,它反而做「不推」。

[摘錄] Google 的“八二原則”

"麥田的讀書生活":http://blog.donews.com/maitian99/archive/2006/05/21/879591.aspx

商業的本質就是“價值”和“價值交換”――後者是將前者變現的途徑;而一個成功的公司是那些提供“有競爭力”的價值,或能夠進行“更有效率”的價值交換的公司。Google在兩點都做得很好,它的搜索在互聯網上是全球最有競爭力的價值之一;而它的“長尾廣告模式”,更是一種高效率的價值交換。

blog、web2.0、SNS等等“概念”很重要,“概念”能讓我們降低在公眾中的傳播成本;但“概念”只是表象,運營互聯網的人還是應該對“本質”問題保持持續關注,即如上述:我如何提供有競爭力的“價值”;我如何有效率地實現“價值交換”

關注商業本質,而不要在表層的創新服務中迷失。換句話說,最cool的事情不是你設計了一項很cool的產品,而是你don't be evil 地賺到了錢。

"人人網:Keep it simple (2) ":http://blog.donews.com/maitian99/archive/2006/05/18/874871.aspx

Mashup,現在有人借諧音為“搗漿糊”,作為一種創新途徑,mashup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為了耍酷而酷,為了做網站而做網站。是否mashup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無論採取什麼方式,做出來的網站是否是用戶真正需要的――而不僅僅是它看起來很cool。

「本質」很重要、「目的」很重要,確定了出發點和目的地之後,中間過程就只是手段而已,如果錯把手段當成本質或目的,那就會把事情搞複雜了。

Back to Basic...

[摘錄] Orkut在Google的位置

"對牛亂彈琴 | Playin' with IT":http://blog.donews.com/keso/archive/2006/05/15/870285.aspx

在Google所有的產品中,Orkut一直是一個很奇怪的角色。這個產品是2004年初推出的,當時主要是因為Friendster特別火爆。不過誰也沒料到,Friendster的火爆沒持續太久,用戶很快就厭倦了,而且它自己也是麻煩纏身。更沒料到的是MySpace和Facebook在2005年異軍突起。今年3月,新聞週刊的記者問施密特,Google下步往哪兒走?「看看MySpace,」施密特神秘兮兮地說,「非常有趣。」

這個泛社交網絡缺乏明確的針對性,一個貌似適合所有人的應用,可能它對所有人都不是最適合的。當然,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Orkut在巴西特別受歡迎,高達70.16%的用戶來自巴西。

與Orkut相比,Joga有更強的娛樂色彩,你可以組織你自己的球隊,可以寫日誌,可以發佈視頻。就是說,儘管Joga採用了Orkut的數據,但它比Orkut的活動性更強,用戶在這裡有更多的事可做。

維護用戶關係的事兒,交給Orkut,而讓這些用戶有事兒可幹,則是合作夥伴的任務。這樣,Orkut就好像是一個關係或信任托管中心,合作夥伴可以利用Orkut已有的關係,提供更多具體的增值服務。

架構在關係上的社群 vs. 架構在興趣上的社群,我比較喜歡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