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大眾點評網3.0 Beta版發佈

"星漢":http://www.xinghan.net/

3.0版的大眾點評網,在內容上將不再局限於餐館,新增了「購物」、「休閒娛樂」、「生活服務」和「活動優惠」等四個頻道。拓展後的點評網,幾乎涵蓋了城市生活消費的大部分內容。

我們較早實踐的第三方點評模式所產生的大量高質量信息早已超越了簡單的本地搜索的概念。我們搜索的是人們的大腦!

點評太多,眾說紛紜而難以取捨?那麼,就看看你所信賴的人對其的點評吧!--這是點評網3.0版針對點評日益增多的問題而推出的一個新功能--當你查看某商戶點評時,系統將優先顯示你的好友對其的點評;「好友」可以是你現實生活中的朋友,也可以是你認同的某位點評網的會員。這個「好友點評」功能的實質是基於SNS原理。

如何使用戶能更快捷的尋找和組織屬於自己的信息?我們的對策是個性化,具體形式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 前面提到的「好友點評」功能是一方面;
# 全站引進了「Tag(標籤)」技術,以用戶的個性化來驅動網站信息的自組織;
# 統一的首頁將不再存在,每個用戶將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定制個性化主頁;

好友點評 (SNS) ← 大眾點評 → 部落 (Groups)

大陸的網站顯得生氣勃勃,反觀台灣的網站卻是平淡無奇。
是市場的大小,限制了企劃者發想的舞台嗎?

[摘錄] iceberg 對大眾點評的建議及看法

"iceberg":http://www.xinghan.net/index.php/post/5#comments

我從用戶的角度看,打分推薦應該分類,一種是現行的對餐館的打分,一種是對網站其他主體的打分,比如對用戶的打分(盡可能做到簡潔化、易操作)和對用戶的文章的打分或者對網站管理者的打分(為了評價優秀員工,可以得到大紅花,哈哈)。

後兩者打分也是不同的作用,畢竟沒有一個高手的所有的文章都是經典的。每個文章的打分有助於我們分辨文章的質量。對用戶-美食家的打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主要是為了誠信度(這種指數應該還可以通過他的好友的個數來體現,這就牽涉到另外的sns系統了)和專業水平高度(可能有的人對某個子類別特別熟悉,比如某個小區的餐館情況)的問題。這樣做的目的還可以防止網站在做大之後,大量的垃圾留言、商業行為。

生活方面的東西和sns這種軟件有天生的血緣性,如果大眾點評網能夠這樣按照這個方向發展,有以下幾個好處吧。

第一,利用sns,可以加強網站的用戶言論的可信度。
第二,利用sns,可以加強網站的用戶的活躍程度。
第三,利用sns,有效進行用戶評級。
第四,利用sns,有效地進行信息分類。
第五,利用sns,將我們的網站變成一個im。
第六,利用上述的sns,有效防止法律糾紛。
第七,利用sns和外界sns的關聯,通過口碑的傳播,有效拉動用戶數量。

看到在別人的 blog 上面,有如此高品質的留言 / 回應,讓我感到害怕,更令我汗顏...

[摘錄] 將Digg模式移植到blog社區

"網絡營銷觀察":http://www.iexper.com/blog/

blog社區的用戶相對獨立,除了相互鏈接,以及加為好友外,其他的關聯較少,以前在博客型社區大有可為中提到過一些。在blog社區中移植DIGG模式是非常值得一試的舉措。

# DIGG模式成功解決了blogger「我評論過的內容在哪裡的問題」。
# DIGG模式為BSP社區增加了一個推薦機制。
# DIGG模式成功地為BSP社區增加了一個用戶通聯的新方式。
# DIGG模式解決了站內收藏夾功能。

單獨的 digg 機制,可以匯集好文章。
digg + 社群,不僅可以匯集好文章,更能鼓勵社群發表好文章。

■ 延伸閱讀

* "請把「頂啊網」當網摘使用":http://www.feedsky.com/ItemClick.aspx?articleID=5242816

[摘錄] 引爆流行:Web2.0的傳播理論(下)

"星漢":http://www.xinghan.net/index.php/post/11

破窗理論闡述的是具體情境對人的行為的影響,進而產生對信息傳播的影響,其理論核心是「犯罪是秩序混亂的必然結果」。人們習慣於從內在特徵來解釋事物,而忽略了具體情境所起的作用,比如「這個網站的切入角度更利於傳播」、「這個網站的服務比那個網站的服務更能引起用戶的互動」等;但作者指出,人的行為是社會環境的作用,外部環境決定著我們的心態,而不是所謂的事物本質。

點評網的運營機制在無意中很好的應用了破窗理論。首先,點評網嚴格的執行了「第三方點評」的理念,從不向商家勢力妥協(至今網站上仍無一個商業廣告),盡量爭取每一條點評都是真實的,能給用戶帶去幫助,從而真正贏得了用戶的信賴,並帶來了更多的點評。

與破窗理論闡述的相對共性環境影響不同,150法則揭示了相對個別環境的影響--群體環境。心理學家指出,人們在人群中考慮得出的結論,往往與他們獨自一人時得出的結論截然不同--這是因為當人們成為群體中的一員時,就很容易感受到來自身邊眾人的壓力、社會規範和任何其他形式的影響。

150法則進一步指出,群體環境的影響力並不是無止境的,所謂「群體」,它存在一個極限數量--150。根據書中引用的科學解釋,這是因為受「社會通路容量」制約,人類大腦只能處理大約150人左右的群體關係;也就是說,當一個「群體」的活躍人數超過了150人時,群體對成員的影響力開始下降。其實,上述社區網站網民集體逃逸事件的原因,除了文中所強調的管理問題外,更關鍵的原因就是社區發展太快,使得群體過大,超過了150這個臨界點。這幾乎是任何一個BBS都可能遇到的問題,而且,越活躍的BBS這個問題就越嚴重。

解決這一問題的更好方案是「Group」這種新社區形式。它雖然不一定要強制每個Group成員一定要在150人以下(這其實是不對的,因為150人是指活躍人數,而非全部人數),但其自由創建、自主管理的特性就像一隻宏觀調控的手一樣在無形中解決了BBS上那種由150法則所帶來的負面特性。Flickr Groups無疑是這一應用的集大成者,以其為榜樣的豆瓣小組也做的不錯,VeryCD和大眾點評網的Group系統也將粉墨登場。

星漢這一系列文章寫得極好,受教了...

■ 延伸閱讀:

* "[摘錄] 引爆流行:Web2.0的傳播理論(上)":https://produsir.synology.me/wordpress/2006/01/15/1043
* "[摘錄] 引爆流行:Web2.0的傳播理論(中)":https://produsir.synology.me/wordpress/2006/01/23/1056

[摘錄] Google推出網頁服務 儲存空間100MB

"CNET":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104668,00.htm

Google 星期四推出了個人網頁服務。

這項名為 "Google Page Creator":http://pages.google.com/ 的服務還處於測試期,即使不懂HTML的人也可使用,Google為用戶提供了頁面樣本,可輸入內容、上傳圖片並發佈頁面。用戶可以建立多網頁的連結,個人網頁儲存空間達100MB。

利用這項服務,Google明確區分了網站和網頁的區別,Google表示,網頁是擁有一個網址的單一文件,而網站是網頁的集合,它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網域名稱。

目前,這項服務還處於測試階段,「因此,用戶只能建立網頁,而非網站。」Google如此表示。

Google已經擁有Blogger 網路日誌服務。最近,Google還推出了一個讓用戶選擇自己名字作為電子郵件帳號域名的代管服務。

Google 在想什麼呢?這個留白的空間,留給 Google Fans 興奮、留給 Google 對手焦慮。

我,沒申請到 :p

■ 延伸閱讀:

* "Google Page Creator你的專屬Wiki? ":http://blog.donews.com/tinyfool/archive/2006/02/23/739000.aspx
* "試玩Google Page Creator雜想":http://blog.yam.com/fredjame/archives/1162861.html
* "Google Page Creator":http://gfans.org/2006/02/23/google_page_creator.html
* "猜度Google Page Creator":http://www.azuremedia.net/tech/history/web/00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