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Skype品牌行銷漫談之一

"大學小容":http://oliver.swordi.com/archives/2006/05/skypeccaecaeccc.html

DFJ在投資Hotmail並成功將它出售給微軟,在投資Hotmail的時候,他們寫了一篇文章來研究Hotmail的行銷,總結了一個計算病毒擴散的公式,分析病毒營銷的方法,並總結出投資網絡公司的一個原則:也就是「網絡公司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必須能夠讓用戶自己擴散用戶」,如果一個產品/服務需要使用者本人和其他人一起才可以完成消費過程,那麼這樣的產品/服務就容易形成網絡效應,也就是說使用的用戶越多,整個產品/服務創造的網絡就越有價值;網絡越有價值的,它對未來的用戶就越具有吸引力;使用越久,用戶在這個產品網絡裡的聯繫人越多,那麼轉移成本就越高,鎖定效應就越明顯……這是一個正反饋的過程。

Content is the King or Service is the King or Traffic is the King?

我認為,有好的內容、好的服務,才會有大的流量。一切的本質在「產品」,產品做對了、做好了,後續才有爆發的可能。

[摘錄] 評:客齊集經歷一年試錯

"時空變幻,我未習慣":http://spaces.msn.com/vazi/Blog/cns!C1FC3DF3E2D8CCC7!1343.entry

終於意識到網上分類信息的優勢在於社區化的運作。分類信息在某個方面來說是社區信息的一種延伸。

可惜的是,王建碩只是想到去建立一個客齊集的社區,而沒有想到如何利用客齊集的信息平台為已有網上社區的用戶去服務。建立一個新型網上社區也就注定了客齊集的路子還很長遠,Craiglist在美國用了將近十年才獲得肯定,而在網絡生活未普及化的中國這個時間又會是多少呢?

一場戰爭裡面,受益最大的,是軍火商,他只賣武器賺錢,才不管買武器的人要怎麼使用。

為了 A 而去搞 B,理論上,把 B 搞起來,對 A 勢必有帶領的作用。但在資源有限、市場競爭的環境下,要所有抉擇,否則是陷入泥淖,不可自拔。

■ 延伸閱讀

* "客齊集經歷一年試錯 中國產品即將正式上線":http://tech.sina.com.cn/i/2006-05-07/2129926964.shtml

成功的經驗固然可取,失敗的經驗更是可貴

[摘錄] 看看yahoo的web 2.0科技

"活‧在敗家星球":http://kabaism.blogspot.com/2006/05/yahooweb-20.html

Yahoo!科技剛剛推出,是個很有趣的web 2.0應用網站,或者可以想像成Yahoo!購物通或者kakaku的web 2.0版。我很喜歡那種能夠讓使用者在網路上擁有甚麼,或者呈現「這就是我」的網站:

我擁有這些bookmark
我擁有這些tag
我擁有這些文章
我擁有這些科技產品
我擁有這些科技產品的review
我擁有這些朋友
我擁有這些照片
我擁有這些影片
我擁有這些XXX

這些我擁有構成了我,這就是我~而科技則讓「個人的呈現」與「關係的發生」達到最順暢,或許這就是web 2.0...

我,變得更具像,我用這個具像的我,和其他具像的別人,在網路上產生更具像的互動交流。

[摘錄] web 2.0:讓用戶貢獻與獲益

"Piter":http://www.piter.cn/user1/3/archives/2006/1912.html

一個好的站點是應該是零編輯、零維護的。只要提供了一個好的系統,提供穩定的服務器、足夠的帶寬。那一切都交給用戶,讓用戶在這個系統裡享受貢獻與獲取內容的樂趣。

一個能夠激勵用戶提供好內容的的積分機制;或一個能夠給用戶獲益的機制。要讓站點發展,站點獲利,就必須先讓用戶獲益。獲益可以是內容信息的、可以是交友的,甚至可以是經濟利益的。一個能夠讓用戶獲益的站點,才能擁護忠實的用戶,才能形成口碑傳播的效果。

滿足用戶某一需求,幫助用戶獲益,是web 2.0站點能夠成功的關鍵。

我不認識這個 Piter,也未曾交流過,透過這篇文章,發現他和我的觀點是一致的。

「不謀而合」就是在形容這樣的狀況吧?

[摘錄] 虛擬身份的標注,捨Blog其誰?

"抽思 - Blog of EX.IMIO.US":http://blog.ex.imio.us/posts/118

如果說最初的網絡世界強調現實身份的隱藏,那麼現在的網絡世界應是強調虛擬身份的營建,這樣才能在SNS中幫助自己在現實中得到朋友。

然而,虛擬身份的標注,捨Blog其誰?

奇摩交友的日記,讓制式化的交友檔案,顯得更為具像。交友檔案的條件可以扯謊,但要在日記扯謊,除非很有心機及耐力,否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現在,普遍把 blog 當作個人在網路上的發聲管道,代表網路上的自己。但要讓自己更具像化,真的只剩 blog 嗎?我想未必。

在特定網站上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如果都記錄下來,而且攤在陽光下讓網友瀏覽檢驗,那麼這個網路虛擬的身分,將會比現實世界的自己更為具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