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奇摩Yahoo!的日子 – 知識+ 簡報

2004年6月的一個下午,主管召開了知識+ 的簡報會議,與會的有各部門的大主管及大老闆,似乎大家都想來聽聽這個讓Yahoo!韓國吃足苦頭的服務,台灣要準備怎麼做。人員坐定之後,主管起身講了開場白,之後便由我開始簡報我打算怎麼規劃知識+ 這個服務: (本段跟交友簡報 98% 雷同)

■ 服務名稱

* 中文:知識+
* 英文:knowledge
* 網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

▲其實,在簡報的時候,知識+ 這個服務名稱還沒確定。

因為「焦點座談 (Focus Group)」才剛開始做,我們列了數十個候選名稱,必須等到所有座談都結束後,根據受測者的反應再來決定。

後來,「知識plus」這個名字脫穎而出,主管有次跟盧大為在即時通談到,盧大為對於「plus」這個詞有意見,對一般的使用者並不是那麼友善,建議我們再想想。緊急跟行銷部同事討論後,決定用「知識+ 」當作服務的正式名稱,「知識+ 」有加分的意思,也有「知識家」的諧音。

■ 競爭者分析

* 台灣:無同類型的服務/網站
* 韓國:Naver, Emaps, Daum
* 日本:Naver, Goo

▲就狹義而言,當時台灣並沒有同類型的網站,也正因為如此,在知識+ 上線前,我每天都擔心 PChome, Yam 或某個新網站突然推出一樣的服務。

就廣義而言,台灣最大的問答社群,就是 TANET BBS,而獨立運作的私人論壇,則是專業型的問答社群。但 BBS 討論區類型的問答模式,有一些缺陷及不便,知識+ 的推出可以填補。

■ 服務目的

* 強化搜尋

▲知識+ 當初誕生的目的,就是要強化搜尋。我們相信知識+ 藉由人與人的問答交流所產生的內容,將比 Google 四處抓來的網頁,在內容的品質及相關度上,都會大大提昇。

■ 目標預估

* 流量
* 會員數
* 問題數
* 回答數
* 知識數

▲在Yahoo!奇摩做服務,有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就是訪客不虞匱乏。但如何驅動網友去發問、回答,就是功能機制的規劃重點。

■ 服務定位/目標視聽眾

* 「搜尋導向」使用者
* 「社群導向」使用者

▲網友的行為是很複雜的,很難單純一刀劃分開來。我們想要在「搜尋」和「社群」之間,找到平衡點,但我還是把它當社群服務在規劃。

■ 服務內容/功能

* 發問/回答
* 點數制度
* 等級制度

▲「點數制度」和「等級制度」是比較韓國、日本同類型的網站機制,再參考Yahoo!韓國、日本實際上線運作後的反饋,再根據台灣 BBS 社群行為,最後加上內部的想法及討論,所訂定出來的,融合的複雜度只比 國父當初創立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略低一些。

我很喜歡點數制和等級制,因為網路社群就像一個小社會,如果有了點數制度(貨幣)和等級制度(階級),再加上有效的管理及用心的經營,就會變成一個正向循環、自給自足的有機體。

但是,再怎麼完美、理想,終究難逃某些網友的惡搞,小則引發不公,大則阻礙運作...不過,這是後話了。

■ 資源需求

* 人力:各部門人力配置
* 時間:各階段開發時間

* 製作部:2人 → 3人 (除了一個苦工,一個監工之外,還要再找一個苦工加入)
* 設計部:1人 → 2人 (除了平面設計,還加入互動設計)
* 工程部:1人 → 3人 (當時只有一位工程師,之後要再增加 2 人)
* 行銷部:1人

在簡報的當時,主要負責開發的人員都還沒有找齊,而上線的時間就早已被鎖定在 2004 年 11 月...

就這樣,簡報完畢,又一次全身細胞死掉一大半。

■ 參考畫面

知識+

▲ 這是當初規劃的「首頁」草稿,除了名詞稍有變動之外,頁面元素幾乎和上線的版本一樣 (裡面的圖片都是做感覺的)

k-2

▲ 這是當初規劃的「我的知識+ 」草稿,那時還想整合造型精靈 (Avatar),但礙於帳號的顯示問題 (知識+ 不會顯示帳號,造型精靈會),最後作罷

■ 延伸閱讀

■ 系列文章

新創網站者應有的認知

由於無業,所以我每天都會花時間閱讀我所訂的 RSS 文章。有時候 15 分鐘看完,有時候 1 小時才看完。如果發現一些能啟發思考的好文,除了摘錄下來之外(其實是怕文章不見,無侵犯著作權意圖),同時也想把自己的想法/屁話寫下來,雖然有時候花比較多的時間,但是很值得。

這幾天看到一些文章,總覺得彼此之間是有關聯及順序,所以總結摘錄成這一篇文章。我覺得,「新創網站」不是光指所謂的 Web 2.0 網站,而是任指一個新上線/想要上線的新網站 or 新服務。

[摘錄] 「靠!一樣的網站」Web 2.0創業一定要當老大嗎?當老二如何 @ Cyberpunk網際叛客

先進者優勢很好想像,第一個進入這塊市場,他甚至很可能創造了某部份的需求,消費者不僅認為這個東西好、而且很方便,以前怎麼都沒用過這麼好用的產品;每當先進者推出新的產品、新的功能,消費者便一再沉溺於享受新功能的樂趣。那,如果我們當個後進者呢?(誰說一定要當老大,我們可以當老二啊!誰說老二永遠就只會是老二,老二也有可能出頭天啊!)

從Web 2.0市場來說,後進者的優勢在於:

# 使用者們已經發現這個網站、這些功能很好用
# 使用者已經被培養出這樣的使用習性、使用需求
# 創新的概念、某部份的程式實作、使用流程已經大辣辣攤開在你眼前

如此的優勢,加上前文所述的市場區隔、差異化,我想各位便不應該輕易否決自己的創新想法:D

我相信有非常大量的創新想法,在醞釀的過程中就被創業家們從點子列表中刪除了,事實上把握後進者優勢、堅持到底、讓網站成功上線,我相信初期應該還是會有不錯的表現的。至於之後的努力、如何持續創新,才是真正決勝的關鍵,就像全家就是你家如何挑戰Always Open一樣,戰爭是從網站上線後才開始,如果網站都沒上線、點子就被刪光光,你連進入這場戰爭的門票都還沒拿到呢!:)

[摘錄] "「市場定位」為網路創業的根本":http://www.bnext.com.tw/NotablesView_83 by 簡士晶 @ "數位時代":http://www.bnext.com.tw/

如果你無法有個清楚的定位,並和別的網站有區隔性,我會勸你不要花錢和人力建立網站,因為雖然我不懂塔羅牌,我也可以準確的告訴你,你一定不會成功,倒不如把錢拿去度個假,還可以有個美好的回憶。

什麼是網站定位?什麼又是區隔性?簡單來說就是清楚的了解自己網站的市場位置,並創造之獨特性,以網站的不同加高競爭的門檻。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要做一個商城,你的市場定位可能是「陪你過一生」。獨特性可能是一個主力商店,他必須要是吸引人、熱門、且別的地方找不到的。

[摘錄] "使用者溝通從網站UI開始":http://blog.myweb2pr.com/?p=22 @ PR 2.0 網路新創事業公關 部落格

許多台灣Web 2.0網站,面臨著退回率偏高的窘境。根據認知心理學家同時也是Taiwan 2.0作者的蔡志浩觀察,主要原因是「第一印象充滿不確定性」,包括:

# 不易理解:新使用者不能很快理解網站所提供的服務內容;
# 不易學習:新使用者不能很快掌握各項服務的操作方式。

先說明第一點。人有傾向將外在事物歸類的傾向,以取得知識體系的平衡。 因此,使用者在面對新網站時,會先在心中將網站歸類,如何歸類並理解,取決於個人的經驗。

網站的介面設計,會喚起使用者使用類似產品或服務的經驗。不良的網站或產品設計會導致不當歸類。

網站的易用性取決於新使用者是否容易預期網站的操作方式。因此,實際的使用方式不應該和使用者預期差太多,否則容易被經驗或習慣制約,造成學習發生困難。

Web 2.0網站UI最高指導原則:功能新穎,介面保守!

程式設計師很容易陷入想把最強技術秀出來的窠臼,但是,請在功能上專攻,使用者UI的部份,就請將就一下容易受鈴聲制約的網友吧吧!

一個網站/服務的成功,是需要許多心力的投注啊~

悼!嘸蝦米輸入法發明人--劉重次先生

上週六,跟朋友閒聊時,無意中聽到《嘸蝦米輸入法》的發明人--劉重次先生病逝的消息,我當下無法置信,但當時不便上網查證,之後,便忘了這件事...

今天,讀書讀到一半,想起這件事,上網搜尋了一下,也證實了這個惡耗:

"行易有限公司 (嘸蝦米官網)":http://www.liu.com.tw/

嘸蝦米輸入法的發明人劉重次先生已於今年九月三十日辭世。劉先生感謝這一路走來大家對嘸蝦米輸入法的支持與愛護,並交待低調處理他的後事。

想起跟《嘸蝦米》結緣,是在我大學四年級的時候(已有十年了),在某本電腦雜誌中看到《嘸蝦米輸入法》的廣告:

(模擬廣告文案)

最快的中文輸入法! xx 年全國中文輸入總決賽成績(高中職組):
* 第一名:嘸蝦米,每分鐘 194 個字
* 第二名:嘸蝦米,每分鐘 182 個字
* 第三名:大易,每分鐘 176 個字

最好學的中文輸入法!

* 命 = AOP
* 哈 = OAO
* 哥 = TOTO
* 阿 = BTO
* 州 = YYY
* 尋 = EIOA

就這樣,我彷佛是入了金光黨的迷魂陣,我掏了錢,到郵局劃撥,買了一套《嘸蝦米輸入法》標準版和一捲由劉重次先生親自講解的錄影帶,就這樣開始學起嘸蝦米。

《嘸蝦米輸入法》的字根大部分是由「字」的形、音、義所組成,剛開始是從「形」學起,簡單易懂。但進階學到「音」、「義」時,就覺得我好像上了賊船,因為不像廣告所說那麼易學易懂,必須花點時間和心思。

由於嘸蝦米只用到鍵盤的 26 個字母鍵,所以我同時也開始學起英文打字,因為我想練到盲打(不看鍵盤,直接看稿 or 心想打字)的境界。練指法也是一個挺辛苦的過程,當時還自製一個紙鍵盤,上課時就拿出來模擬打字。

在學嘸蝦米之前,我是用倚天的《忘形輸入法》(類似現在的自然注音輸入法),一分鐘好歹也有 35 個字左右。但學了嘸蝦米之後,反而退化到一分鐘 20 個字不到,讓我有點遲疑是不是要放棄學習。不過,既然錢花了,我還是決定繼續學下去。

學著學著,我慢慢理解了;背著背著,我慢慢熟悉了;拆著拆著,我慢慢變快了。學到後來,在我眼中的任何中文字,都會變成心裡的拆碼字根,這不是走火入魔,而是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學通之後,打字速度開始變快,從 20 字,變 30 字、40 字、50 字,最快曾經練到 90 字。學習的成果,就像嘸蝦米官網所說,所言不假,我也很滿意。

《嘸蝦米輸入法》的版本雖然一直在升級,但隨著電腦的應用愈來愈多樣,有時候也會出狀況。例如:

* 在 Firefox 上使用,字碼會反白顯示在輸入欄,有點礙眼,讓人感覺有點卡卡的。

* 在 MindManager, Pidgin 上使用,輸入列有時會失效。

這類的狀況困擾我許久,後來發現一個叫「偽.蝦米」的軟體,解決了上述問題,也增強不少原先《嘸蝦米輸入法》所沒有提供的功能。

對多數人而言,發明《嘸蝦米輸入法》的劉重次先生沒有比發明《倉頡輸入法》的朱邦復先生來得有名;但對使用《嘸蝦米輸入法》的我而言,劉重次先生是個偉大的發明家,《嘸蝦米輸入法》蘊含他的人生智慧,也帶給我在中文輸入上的莫大便利,受益匪淺。

[摘錄] 追憶 (來源:劉先生家屬所製手冊)

綜觀父親之一生,對台灣,甚至對華人世界最大的貢獻,就在於發明與推廣「嘸蝦米中文輸入法」。其實早在求學期間,父親對於如何改進中文鉛字排版印刷,即有相當的興趣。爾後Telex電傳系統(電報機)普及,國際貿易及商務往來均甚為便捷,惟須使用拼音文字,對於使用中文者而言,相對不利。父親認為一定有更為便捷的中文資訊溝通方法,但就當時科技而言,仍難突破。父親於留學時期,即一個人開始默默研究「中文檢字法」,一套可藉由英文編碼中文資訊傳遞的方法。

早期常與他接近的人,一定見過他時常將撰寫工整的中文字版,排列一桌一地,這令人匪夷所思的舉動,實際上是一套複雜而嚴謹的反覆發散與收斂排列過程。父親嘗試將中文字典中的文字與其各種寫法經由具高度邏輯的拆解方式,分散地對應到英文字母的組合上。歷經數十年的琢磨,再加上電腦科技的發展,克服了許多技術上的困難,「嘸蝦米中文輸入法」終告完成,並同時取得多國專利與著作權。

劉先生,感謝您,一路好走!

馬雲的觀念

我對馬雲沒有多大研究,跟阿里巴巴也不熟,只是近日來的媒體報導,讓我對他起了一些興趣,或許真實記述、或許加油添醋。但我覺得,多瞭解他們的觀念想法,比去研究網站的經營模式還來得有用。

"武俠哲學搬上商場 馬雲無招勝有招 倒立看世界":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A&ndate=20071105&nfno=N0254.001&nsno=9&nkeyword=%b0%a8%b6%b3&SearchArgs=Keyword%3d%b0%a8%b6%b3%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071008%26DateTo%3d20071106%26ShowStyle%3d2%26PageNo%3d1%26ItemsPerPage%3d10&App=NS @ 中時新聞

馬雲說,自己最欣賞風清揚這號人物,是因為他是個「低調一點的高手」。風清揚之所能夠成為武功第一高手,是因為他總是想著「人家最強的,也是最弱的地方;大家認為對的,往往裡面也有錯的地方;大家認為危險很大時,機會也在裡面」。其實,馬雲在商場上也是秉持這樣的哲學,總喜歡出奇招致勝。

阿里巴巴公司內部還有個特殊文化,即鼓勵員工學習 身體倒立。馬雲的辦公室裡放著許多跟員工們的合照,有趣的是,他們都是以倒立姿勢拍照。創辦人馬雲鼓勵員工學習倒立,倒不是因為加強體能或是健康考量,而是鼓勵員工從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 世界、思考事情。

▲記得之前在出版社時,老闆有次跟我們聊到當時日本的《小學館》要創辦一本新的兒童漫畫雜誌叫「コロコロ」,參與的編輯人員在企劃的過程中,一律都蹲下來走路,因為他們要試著用小孩的視野看世界。

"創辦阿里巴巴 馬雲稱霸B2B":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B&ndate=20071106&nfno=N0013.001&nsno=3&nkeyword=%b0%a8%b6%b3&SearchArgs=Keyword%3d%b0%a8%b6%b3%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071008%26DateTo%3d20071106%26ShowStyle%3d2%26PageNo%3d1%26ItemsPerPage%3d10&App=NS @ 中時新聞

為何可在競爭激烈的網路交易中存活下來感到好奇,馬雲說,他借了兩萬人民幣創辦阿里巴巴,因為沒有錢無法犯太多錯誤,很多公司失敗是因為太有錢才出錯。

很多人質疑公司創辦人不懂技術,外行如何領導內行,但他認為,外行可以領導內行,重點是要尊重內行。

馬雲說,他因為不懂技術,早年因而當起公司第一線品管員。他常跟員工說,「如果我不會用,中國其他八成以上的中小企業也不會用我們的平台,技術層次再高,賣不出去也沒用」。

座談會與談主持人詹宏志說,馬雲讓他最深刻的,是用自己的體會去對抗世界既有的體會,創造大家不相信的事。馬雲個兒不高,但聽馬雲演講,不論中文或英文,都讓他變成一個巨人。

▲「技術層次再高,賣不出去也沒用。」消費者只管有沒有用、好不好用。

"30歲一定要創立一家公司 阿里巴巴寫下網路股新傳奇":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A&ndate=20071105&nfno=N0251.001&nsno=10&nkeyword=%b0%a8%b6%b3&SearchArgs=Keyword%3d%b0%a8%b6%b3%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071008%26DateTo%3d20071106%26ShowStyle%3d2%26PageNo%3d1%26ItemsPerPage%3d10&App=NS @ 中時新聞

他心中暗下決定「要成立一個世界級,為中小企業服務 的電子商務網站」。當時他向朋友、學生及他的妻子講述創業理念,他說「大家留一點吃飯錢在身上,將剩下的錢拿出來」,但也坦承「未來有失敗的可能性,所以大家不要去借錢」。

就這樣,共十八個人湊了人民幣五十萬元(約新台幣二百一十五萬),從馬雲家中開始創業,每個人月薪人民幣五百元,每天工作十六至十八個小時,累了就席地而睡,前十個月沒有休假。

馬雲為人所稱頌的一件事,是他的「均富理念」。阿里巴巴上市,可創造數千位百萬港幣富翁。

▲盛大的陳天橋持股七五%,網易的丁磊持股五二%,馬雲在阿里巴巴持股僅五%,

"阿里巴巴擠走全球最大拍賣網站eBay 馬雲:大象踩不死螞蟻":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A&ndate=20071106&nfno=N0369.001&nsno=6&nkeyword=%b0%a8%b6%b3&SearchArgs=Keyword%3d%b0%a8%b6%b3%26Attr%3d%26Src%3d7%26DateFrom%3d20071008%26DateTo%3d20071106%26ShowStyle%3d2%26PageNo%3d1%26ItemsPerPage%3d10&App=NS @ 中時新聞

一向自認為長得不好看,又平凡得不得了的馬雲,一直到阿里巴巴即將上市,才突然覺得自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昨天說,如果阿里巴巴關門了,至少有五十萬家企業會破產,一旦阿里巴巴全集團都出事,那至少上百萬人會丟了工作。

回憶起在杭州當英語老師每月領人民幣八十九元的日子,「想到再存兩個月的錢就可以買自行車,那可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在杭州創立阿里巴巴的十八位元老,至今沒人離開,是馬雲非常驕傲的事。他說「阿里巴巴可以沒有馬雲,但不能沒有團隊」。

他表示,最理想、最強的團隊是劉關張,但這是千年難得的團隊,不過,馬雲最欣賞的是「唐僧團隊」,他說唐僧沒有什麼魅力但使命感很強、孫悟空優缺點明確、豬八戒好吃懶作、沙和尚很墮落,八小時上班,早上來晚上走,但這個團隊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很強的團隊,所以企業團隊要廣納人才。馬雲說「每個人都有缺點,我的員工榮耀我,遠超過我榮耀他們」。

▲「外行可以領導內行,重點是要尊重內行。」團隊難找,團隊的領導者更是重要。

休息是為了做(坐)更久

打從投入職場,我就是個坐辦公室的職員。我一坐在椅子上,可以整個半天不站起來,也不上廁所、抽菸、打哈哈,就是死命的工作。

或許,在老闆眼裡,這樣的員工是值得稱許的。但,工作近十年後,我深深覺得,這樣的員工是需要接受再教育的。除非,我做的是短時間的臨時工,否則這種瞬間的燃燒,是燒不長久的。中期可能就會腰痠背痛、一堆病症,長期可能就會倦怠過勞、一覺不醒...。

Gseeker (G 速客) 是我觀注許久的一個 Blog,站長人稱「幻滅」,專門報導 Google 相關的消息,極具權威。某一天,我收到他發出這麼一篇通告:

小通告:暫停更新 @ 2007/10/23

病了,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需要一些時間靜養。目前無法坐久,只能短暫站立及靜臥。會爭取早日回來,具體日期得由醫生定,估計會在兩週左右。

P.S.忠告各位千萬不要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每小時必須離開活動一下。祝各位愉快!

我不認識幻滅,但我深深地為他感到難過。我媽媽也深受椎間盤突出所引發的坐骨神經痛所苦,還因此挨了一刀,而我自己也因為長年久坐,頸、肩、腰、手肘...三不五時都會痠麻疼痛,所以特別感同深受。幫不上忙,只能衷心祝福早日康復。

近日,收到來自他的新通告:

小通告:更新將逐步恢復 @ 2007/11/05

久違了各位朋友,我現在情況好轉了些,準備嘗試恢復更新。現在的情況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發的炎症已經消除了一些,走路雖然還是一跛一跛的,但總算沒那麼痛了。但依然無法在椅子上坐太久,否則腰腿都會非常的痛,像電擊和刀割。

我現在只能努力縮減坐在電腦前的時間,以免使情況惡化。我現在在電腦裡設置了一個定時提醒軟件,每25分鐘便提醒我起來活動一次,免得壓壞了腿神經;隔數小時還得躺一會(比老人家還慘,唉)。此外,接下來的日子裡我還得繼續到醫院去複診,所以也可能會出現非週末時間更新中斷的情況,請原諒。

我的中醫師、推拿師及知識+ 的楊龍谷,都強烈建議工作三十分鐘就要休息一下。當我在身體有恙時,都會乖乖照做,一旦身體恢復,就會不自覺的遺忘、死命的逞強,直到下一次的痠麻疼痛復發,然後再後悔不已,怨自己命賤活該!

在這篇的通告之下,看到許多網友的留言祝福站長,也有人提供妙方:

壁掛式筆記型電腦



(圖片取自奇想錄)

說真的,除非腰斷了,否則強烈建議不要這樣躺著幹。或許身體舒坦了,但眼睛可能因此搞壞了...

安裝提醒軟體



(更多 Screen Shots)

"Workrave——捍衛「PC男」的健康":http://chiong.cn/2007/11/workrave/ @ 奇巧淫技

Workrave 能讓你指定暫停、休息和每天限制的相關設置。一旦到達相應的時間點,系統將自動跳出提醒窗口,發出提示音,甚至掐斷網絡連接。當然最重要的是Workrave內置了一套體操系統,會教你如何通過合理的運動來「預防和幫助恢復重複性壓力傷害」!

我安裝了這個軟體,它會偵測你的電腦系統語系,安裝後就是繁體中文的介面,但卻沒有地方提供語言的切換 (繁中 → 英文),除非你到控制台改語系 (真怪~)。如果你覺得翻譯不佳,可以直接到安裝目錄下 Workrave\lib\locale\ ,將 zh_TW 這個目錄暫時移到其他地方,然後重新啟動軟體,就會變成英文。

我現在設定每 25 分鐘休息 5 分鐘,而且要鎖死鍵盤和螢幕。離開書房,喝杯水、抱抱小孩、看看窗外風景、做做伸展操。

我真的希望,這樣的休息,能讓我做(坐)更久,是長長久久的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