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柯碎碎唸 for 2008-03-17

  • 口不擇言篇 #
  • 春節前夕,媽媽在我家用 skype 跟在大陸湖北工作的大哥通電話。 #
  • 媽媽講完後,小小柯擠到電腦前,跟他的大伯講話。 #
  • 「阿伯,你那邊有下雪嗎?」小小柯問。「有啊!有下雪...」大哥回答。 #
  • 「那你被雪困住了嗎?」一連好幾天新聞報導大陸雪災,小小柯竟然學了起來 #
  • 大哥回台灣過年,我們在除夕回家祭祖。 #
  • 大哥出門接我們上了樓,拿出他也不常用的鑰匙要開門,但怎麼試就是打不開。 #
  • 小小柯沒頭沒腦的問:「阿伯,你打不開嗎?你被困住了嗎?」大家好氣又好笑。 #
  • 小小柯常常要我陪他玩,但我總是在忙。 #
  • 有時陪他一陣子,就會跟他說:「給爸爸五分鐘去弄電腦,一下子就出來了...」小小柯點頭。 #
  • 我太常用這一招,小小柯久而久之學了起來。 #
  • 有一天,新聞在報導男女「性福」的事,說到男性持久的分鐘數。 #
  • 小小柯又突然插嘴:「媽媽~ 妳等一下下,因為爸爸五分鐘就會出來了,很快哦!」 #
  • 哪裡冒出來的小孩啊!? #

Powered by Twitter Tools.

這是「不二家」的牛奶妹...

這是「我家」的紅豆餅弟...

eating

小小柯,3 歲 3 個月快樂!

[摘錄] 奇虎已轉型,大旗還能扛多久?

"麥田的讀書生活":http://blog.donews.com/maitian99/archive/2008/03/14/1262758.aspx

我的觀點是:UGC,無論內容本身(Mop),還是內容聚合(奇虎大旗),都不能做「媒體」。

為什麼呢?先看一個反例——新浪。新浪本質上是一個內容聚合站點,但是,它聚合的是「(傳統媒體)編輯內容」。相當於是傳統媒體的編輯人員把原始「素材」經過編輯後,形成新聞報導「產品」,然後新浪在這個「產品」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加工,形成網絡新聞「商品」。新浪的成本,僅僅是二次加工的成本。。。而反觀無論mop模式還是奇虎大旗模式,都缺失了類似紙媒編輯「粗加工」這個環節,而試圖把「素材」直接加工成「商品」。

UGC不能做「媒體」;UGC的價值在於「服務」。

簡單總結,UGC,因為content很容易讓人走向「媒體」選擇;但UGC恰恰不能做「媒體」。

無知的我,還搞不懂什麼是「媒體」?

提供「內容」給網友「看」,叫媒體?
提供「功能」給網友「用」,叫服務?

可以這樣解釋嗎?

[摘錄] YouTube – 從當個傻子開始,專注測試與修改

by 李廷芳,Web2.0線上影音產業 以YouTube為核心之龍捲風暴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論文,民九十七年。

回顧 YouTube創新擴散的過程,是一段不斷 build-design- test的過程,曾有人打趣說Web 1.0就是「網站建構中」,Web 2.0 就是不斷的「beta」,某種程度上也顯示了Web 2.0 不斷的使用者測試、並且針對使用者需求改進的特色。

其實他們的競爭障礙在於不斷的Build- Design- Test的快速循環 與 堅持 。

YouTube 一開始也是從傻蛋、模仿他人、還有很不Web2.0開始,從大眾的使用行為學習,並且不斷修正,才是他的競爭力來源。

著有管理心靈一書的李仁芳教授表示:「對原創事物的創造,速度比正確重要。視市場的早期使用者為協同創新伙伴,把顧客視同創新團隊成員。原創產品快速上市,作探險式行銷。不論勝負,就是要早贏、小贏、常贏,或是早輸、小輸、常輸也可以。藉多次快週期的產品設計—製作—上市測試—修改循環,與市場的早期用戶深入對話,經過多版本的產品上市,原創的事物漸漸累積多次的Just Enough,真正成為Good Enough。」

先求有,再求好;先抄襲,再超車。

呃...還是說明一下,我認為的「抄襲」,指的是「創造性的模仿」,而不是當「文抄公」、「講光抄」。

借用一句漫畫(大東京玩具箱)對白:「有沒有把你的靈魂灌注在裡面...」,而不是一具行屍走肉的複製品。

■ 延伸閱讀:

* "YouTube大紅前的愚蠢行銷":http://mmdays.com/2007/12/16/youtube-1/

植樹節,沒種樹

今天是 3/12,也是 國父逝世紀念日, 國父孫中山先生曾說:「造林是民生建設的重要項目。」因此,政府將每年三月十二日的「國父逝世紀念日」定為「植樹節」。

記得小時候,有這麼一首兒歌:

種樹歌

樹呀樹呀 我把你種下
不怕風雨快點長大
長出綠的葉 開出紅的花
鳥來做窩 猴子來爬
我也來玩耍

原本想在今天種樹,但樹苗還來不及長出來,所以只好延後了...

tree

再見 FeedDemon, 再見 Google Reader

標題是我最常用的一種無聊描述方式~ 告別前者,朝向後者。

前兩天開始改用 Google Reader 了。許久之前,因為帳號的問題,一直無法正常使用 Google Reader,只會出現一個 feed 列表,誤以為 Reader 就是這樣,而我當時用 FeedDemon 用得爽爽的,也不想花時間探究。

最近,愈來愈多的人推薦我去用 Google Reader,我才開始正視我無法正常 Reader 的問題。或許,在推出 Beta 版時,我就去測東測西、亂裝離線工具,因而導致帳號出問題。

用我的破英文寫了信給 Google,說明我的狀況,過了數天收到回覆...

Looks like the problem is on our end: a back-end anomaly we're seeing
here and there. I tweaked your account and you should be good to go
now. 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re still having problems!

跑去 Google Reader,爽~ 我可以正常使用了!

原以為用慣 FeedDemon 的我會不習慣 Google Reader,但用了兩天下來,我幾乎沒有感受到轉換的不順手,只是偶爾滑鼠會習慣性移到工作列找 FeedDemon。

不過,之前在 FeedDemon 標記的好文章,得找個時間把它們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