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敗家誌 轉來的一篇文章,寓意深遠,感觸良多。
(((有人知道作品的原始出處嗎?歡迎提供~)))
在大公司的職場生涯,像乘坐一台公車。

我們知道它有起點和終點,卻無法預知沿途的經歷。
有的人很幸運,一上車就能落座。
有的人用了種種的方式,經歷了長長的等待,終於可以坐下。
下車的一刻,他回顧車廂,
也許會為區區一個座位而感慨,自以為大徹大悟。

其實即使重新來過,他依然會去爭搶,
因為有時如果不坐下,連站的位置都沒有。

依然熙熙攘攘,仍舊上上下下。

我寫,故我在。
從 敗家誌 轉來的一篇文章,寓意深遠,感觸良多。
(((有人知道作品的原始出處嗎?歡迎提供~)))
在大公司的職場生涯,像乘坐一台公車。

我們知道它有起點和終點,卻無法預知沿途的經歷。
有的人很幸運,一上車就能落座。
有的人用了種種的方式,經歷了長長的等待,終於可以坐下。
下車的一刻,他回顧車廂,
也許會為區區一個座位而感慨,自以為大徹大悟。

其實即使重新來過,他依然會去爭搶,
因為有時如果不坐下,連站的位置都沒有。

依然熙熙攘攘,仍舊上上下下。
"團隊博客":http://ucdchina.com/blog/
產品的根本,並不在於功能如何強大、內容如何豐富、界面如何炫目。事實上,一個不太好用的產品,只要能幫助用戶解決需求,也不失為成功;而一個又能解決問題又好用的產品,基本都可以算是優秀了。因而,在進行細節設計之前,解答「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產品」,才是解決產品問題的根本。
要掌握這個根本,首先要瞭解「用戶需求」,解答「產品能為用戶做什麼」;其次是設計「用戶怎麼用」,使用「人」的邏輯而非「機器」的邏輯;最後才是努力使之「好用」,給使用者良好的「操作感受」。
週一上課時,聽到講師 Richard 反問在座人士:「怎麼樣才能算是一個好網站?」,豐富?好用?美觀?強大...etc,大家各自表述看法。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服務源自於用戶需求。
「以使用者為中心」這個名詞及論調,在前公司已經聽到爛了,多少也瞭解一些,但我沒有實際的切身感受,也不知該如何循序去落實。前同事 Jungle 發明的一句話:「在這個公司,有一種看不見失敗的成功」,多少解釋我的無知與茫然。
Richard 反問的問題,及這一篇摘錄所述,讓只會埋頭規劃、執行、喇賽的我,多了一些反思。
今天是 12/18,小小柯滿四歲的日子。
雖然生日是一年一次,小小柯也算是天天在過生日、天天在過年,雖然也天天挨我們的罵、討我們的打。不管怎樣,還是得紀錄一下,免得他長大抱怨我這個父親不盡責。
■ 遠視
這一年,對小小柯最大的變化,就是「戴眼鏡」。
從發現、到檢驗、到配鏡、到配戴、到訓練,對我和蔡頭來說,都是一種煎熬。
由於是遠視,所以配的是凸透鏡,小小柯戴起來,眼睛變得好大。旁人或許會覺得可笑,我和蔡頭卻是看得心酸。原本,耽心小小柯不願意戴眼鏡,但他卻出乎意料的配合。
最近的每天上午,小小柯必須戴眼罩,遮住正常的眼睛,然後開始打電動訓練眼睛。
20 分鐘之後,就有點心吃哦~
■ IKEA 的早餐
由於我變成在家工作,時間變得很自由,自從吃過 IKEA 的 39 元早餐,我於是跟小小柯約定,只要他乖乖聽話、有十個圈圈,便會每個月帶他去吃一次 IKEA 的早餐。
雖然,他依然是常常不聽話、頑皮搗蛋,但我還是會帶他去吃一頓,錢再賺就有,小孩的滿足,無價。
小小柯還不太會拿刀叉,但他總是想學大人,瞧他努力的模樣~
小小柯比較愛 Qoo,勝過旁邊的蔡頭...
■ 看牙醫塗氟
某一天,我叫小小柯張開嘴巴,我數了數牙齒,小孩的乳齒確實是 20 顆,真是個驚人的證明 (哈~)。
住家附近,有一家牙醫診所,也有專為兒童的設備,但要事先預約。蔡頭說兒童未滿 5 歲,一年可塗 2 次氟,不過建議是乳齒都長出來之後,再去塗比較理想。
小小柯的牙齒都長出來了,所以蔡頭也在 11 月去預約塗氟。原本以為小小柯會害怕看牙齒,但他跟我說,巧虎 DVD 有教,沒有什麼好怕的,反而安慰有一嘴爛牙的我...。
瞧小小柯斜著眼、死盯著儀器看,不緊張?屁啦~
牙醫說小小柯的牙齒都沒蛀牙,真的非常難得。不過,她說小小柯的臉不大、齒縫比較小,日後長恆齒,可能會發生牙齒不整齊的狀況,屆時得戴牙套矯正。
■ 看喉嚨醫生
話說上個月,天氣驟變,小小柯感冒、發燒、喉嚨痛,身體不舒服的他,主動要求去看病,說他一定會勇敢的張開嘴巴給醫生檢查、噴藥藥。他實現諾言,真的做到了!
■ 吃生日蛋糕
雖然今天才是生日,但生日蛋糕早在前幾天的週日就吃了。
由於有麵包店的折價券,所以蔡頭買一個 4 吋的「小」蛋糕回娘家。外公、外婆、兩位舅舅、爸媽一起幫小小柯歡唱生日快樂歌,小小柯笑得合不攏嘴,還跟每個人說:「祝你生日快樂!」。
另外,還享用外婆煮的麵線,盛麵線的時候,不能扯斷哦~
雖然今天是小小柯的生日,我和蔡頭原本不想在這一天打小孩,但今天反而痛打小小柯好幾次。聰明過頭、玩瘋過頭、搗蛋過頭,好好說不聽,大聲罵不聽,出棍子才會聽...
小小柯,你確實是個甜蜜的負擔,但爸媽永遠愛你~
"新浪 - 科技時代":http://tech.sina.com.cn/i/2008-12-15/18472655816.shtml
在其他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總會有一些呆伯特模式 (註:美國動畫片《Dilbert》中的人物,經常被老闆過分要求、虧待) 的員工,他們會站出來說:「我們的發展速度超過既定目標,我們需要制訂新的目標。」這一幕從來沒有在谷歌上演過。
剛來這裡時,我對同事說,「我們難道不應該將公司稱為Google.com嗎?」他們回答說:「我們不僅僅是.com,我們的業務將不會僅侷限於互聯網,還要涉足其它各類業務。」
只有終端用戶高興,他們才會點擊更多的廣告,才會真正參與廣告客戶的產品推廣。谷歌的承諾是保證我們提供的廣告服務可以改善我們的產品質量,同時不會降低用戶體驗。
我還是工程師的時候,曾做過一個稱為「絕無廣告」(no ads at all)的實驗。實驗結果是,獲得廣告的用戶比沒有獲得廣告的用戶更高興。沒有獲得任何廣告的用戶使用搜索引擎的次數遠遠低於獲得廣告的用戶。
一家公司所做的最糟糕的決定之一是,設立研發部門或創新團隊。一旦一家公司讓某些員工專注於創新,別人就會停止創新的腳步。
我們的影響力來源於終端客戶以及與他們之間建立的信任。如果我們不再將他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這種影響力也將不復存在。
谷歌總部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蕭條能夠擦亮我們的眼睛」。
谷歌一直抱著控制成本這種價值觀,節約則是這種價值觀的核心。我們之所以向員工提供膳食,原因有兩個方面。
* 第一、這種方式能夠鼓勵員工更多地進行交流。人們坐下來一起吃飯,分享各自的觀點;
* 第二、這麼做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因為他們不必到外面吃飯,節省了時間。人們可能認為這麼做有些奢侈,但如果瞭解其中的原因以及方式,你就不會這麼認為了。我們採取了非常划算的方式,我們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能夠體現谷歌特有的企業文化。
性格決定命運,品格決定未來
前幾天開始使用 XMind 整理資料,確實美觀、強大,而且免費。但,問題也開始浮現...
當資料量開始變大之後,XMind 開始變得有點「頓頓」的,原本以為是自己電腦的問題。但今天下午,XMind 從「頓頓」變成「卡卡」,我按下 Ctrl + Alt + Del,叫出 Windows 工作管理員,這才發現,XMind 足足吃了 400,000 K (390MB) 的記憶體!天啊~~~~
上網 google 一下,靠~ XMind 確實是有狂吃記憶體的問題。嘖.....
雖然我是個見異思遷的負心漢,但如果要走得長久又長遠,還是要選個刻苦又耐勞的好夥伴。
XMind...我們不適合,還是趁早分手~
FreeMind...原諒我,咱們重修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