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開機進 iGoogle,就發現 google 的 favicon.ico 又換了。
![]()
真不曉得 google 在想什麼,如果猜得出來,他就不神了 XD

我寫,故我在。
今早,一開機進 iGoogle,就發現 google 的 favicon.ico 又換了。
![]()
真不曉得 google 在想什麼,如果猜得出來,他就不神了 XD
出處:Mr PM專欄—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實戰筆記
在PM理性分析的簡報當中,就算是準備再多充分的證據和數據,要是簡報內容不能引起共鳴,不能打動老闆和同事的「感性層面」,公司內僵化的心智模式,就會讓上司偏向以批判的角度來看待新產品,新產品的構想自然在公司內就沒辦法獲得資源與支持。
PM在提案的時候,讓公司內的同仁和上司有 “fu” ,是非常重要的,怎麼樣才讓PM的提案有fu呢?筆者有幾個建議:
* PM在提案時,其實最重要的其實是「說故事的能力」其他的諸如「分析能力」、「資料收集能力」、「財務預測能力」...等,都只輔助性能力,要先能說出個引起共鳴的故事,再談新產品的開發。
* 上司之所以為上司,就是他的邏輯很好,經驗豐富,意志夠堅定,所以簡報的說服常常仍無法打動上司;這時候IDEO的錄製影片做法,就非常管用,利用影像的方法,來激發出對客戶的同理心。
* 為新產品製作可用、可看、可摸的prototype,再輔以「說故事的能力」,就是一種非常有 “fu” 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以創新著名的3M,會願意讓員工一個禮拜有一天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要讓員工能做出prototype出來,以這種最有 “fu” 的方式,來突破公司內部各種僵化的心智模式和體制。
原文有介紹 IDEO 的例子 (太長,不便轉貼),滿發人深省的。
由第三者來說,是比較客觀,但如果老闆眼中、腦中、耳中,盡是錢錢錢,那聽得下去嗎?

去年 (2007) 年的某一天,晚上騎摩托車載著蔡頭和小小柯回家。
長時間使用滑鼠的我,手腕又開始隱隱作痛,所以繞去附近的藥房買「德國辣椒膏」。騎車快到藥房前的五公尺,我眼尖發現有一張類似鈔票的東西在前面的地上飛滾。我催了油門,一個箭步用我的大鞋踏住那張紙。
蔡頭下了車,準備要去藥房,我叫住了她,說我的東西掉在腳邊,請她蹲下來幫我揀。蔡頭看了我一眼,便蹲了下來,我把腳輕輕移開,蔡頭看到了一張 1000 元大鈔,狐疑地又看了我一眼。
「你腳邊怎麼會有 1000 元?」蔡頭問
「我剛騎車看到的,往我們這邊飛過來...」我笑說
「這也太幸運了吧...搞不好是等公車的人掉的...」蔡頭東張西望
「風那麼大,不是這邊的人掉的啦~」我斷定
「你打算怎麼處理?」蔡頭問
「這種揀來的錢,最好快點花掉比較好...」交給警察也沒用
「是哦...」蔡頭遲疑
「前面有一家 7-11,進去買東西花掉吧!」我提議
邊騎車邊討論,最後還是沒有進去 7-11。我又想了想,跟蔡頭提議...
「把這 1000 元捐出去好了...」我還是有良心的
「捐給誰啊?」蔡頭問
「惠明盲校啊~ 我們不是每年都有捐嗎?快年底了...」我回答
「那你今年就只捐這 1000 元嗎?而且還不是你自己出的...」蔡頭不屑
「這 1000 元就用小小柯的名義捐~ 感謝老天爺讓我們及早發現他的眼睛問題!」我回答
「嗯~ 好主意!」蔡頭點頭
就這樣,剛剛揀到的 1000 元,隔天一早就拿去郵局劃撥捐掉了。
意外之財,來得快、去得快~
小小柯算是這個事件的「當事者」,但懵懵懂懂的他,完全不省人事。記錄這筆意外之財的始末,供他日後省思、學習:
有的人,窮得只剩下錢;我們是心靈富有,但就是沒什麼錢。
行有餘力,多多行善~ 希望爸媽有給你一個好的示範 🙂

出處:《環球企業家》
這是怎麼開始的?答案:這是一次為偷懶而創新的結果。
2005年,本科剛畢業、在太原一家國企做機械設計的馬佔凱找到了一種省力的方法:寫東西時,如果輸入法不能直接打出所需詞語,他不願意去輸入法的詞表裡一頁一頁尋找想敲的字,而是在搜索框裡輸入相應的拼音(比如:zhoujielun),獲得搜索引擎相應的提示(「您要找的是不是:周杰倫」),由此複製粘貼。
這名沒有任何計算機背景,但每天可能使用百餘次搜索的年輕人,曾經自己猜測出一套解釋:搜索引擎有一個人工整理的巨大詞庫。但稍微刨根問底之後,他發現,搜索引擎充分利用了用戶輸入的關鍵詞,每當某個關鍵詞的搜索量達到一定的數目,比如幾百萬次,那麼這個關鍵詞就自動被收入搜索引擎的詞庫。換言之,用搜索引擎來生成一個常用詞的巨大詞庫,花費極小。
這讓馬佔凱隱隱覺得,讓搜索引擎來做輸入法大有可為。
那時是馬佔凱工作一週年,他終於忍受不了國有企業的沉悶與緩慢而辭職,懷揣著從親友那裡借來的錢,隻身來到北京,起初的目的是為了學些技能,再找工作。
在北京,撲面而來的,是互聯網的熾熱:一時間,李開復離開微軟來到谷歌中國、雅虎與阿里巴巴簽訂收購協議、百度即將上市前景看好。
這讓輸入法的創意在馬的腦海中重新升起。
百度上市前半個小時,馬佔凱趴在電腦前,按照網上的客服郵箱給百度寫電子郵件,簡要闡釋了輸入法的創意:把百度搜索默認的拼音提示都納入字庫中,再加上在線同步升級數據庫的功能,互聯網上的熱詞馬上就能出現在輸入法的詞庫中。
發出去之後,馬坐立不安地等待回覆,在腦子裡又搜索了一遍,生怕遺漏任何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的建議。第二天中午,馬又補充了一封信,加上在輸入法中集成百度搜索和桌面搜索功能的提議。然而,幾天下來,不斷刷新郵箱的他只收到百度的一封例行回覆,無任何進一步商談或合作意向。
馬不甘心,在又發去幾封郵件仍石沉大海之後,決定轉投搜狐。這一次,馬等來了迅速而且熱情洋溢的回覆,搜狐的人表示對此很有興趣,約馬佔凱三天之後到辦公室一談。
這三天的等待時間,馬佔凱並沒有浪費。他全神貫注的待在電腦前,不斷使用搜索引擎、閱讀相關理論,想為來之不易的面試做足準備。於是,三天之後,在去搜狐前,他把這三天的成果事先發了過去——30 頁的文檔,其中包括上萬字的搜索筆記、200個靈感點和100個小創意。
這種對搜索引擎的熟悉和產品思維為馬佔凱順利贏得了第二份工作,成為搜狐的產品經理。
原文故事還有諸多描述,有興趣的人可以詳讀~
偷懶而創新的結果,大陸有個搜狗拼音輸入法,台灣則有個 SiteTag。
《SiteTag 塞標籤》這個點子,源自於一位懶惰的部落客,懶得為自己文章下標籤,於是想了一個讓網友幫他下標籤的方法,經過半年的努力,終於將點子付諸實現!

以前做交友時,一天一篇日記,是身為服務負責人的自我要求。
現在有自己的 BLOG,一天一篇文章,是對自己負責的自我要求。
交友,如果沒在晚上 11:59 之前送出日記,當天似乎就白活了,因為無法回溯。
BLOG,如果兩、三天沒寫也沒關係,事後再補寫,修改日期就行了。
寫交友日記,主要是記錄我和蔡頭的點點滴滴。
寫 BLOG 文章,原本是為了將我看到的一些好文摘錄留存,後來變成我記錄小小柯的點點滴滴,現在則是想要記錄我的一些想法和過往歷程。希望小小柯長大後,知道他的父親以前在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
我和蔡頭打算在小小柯讀大學之後,就把他趕出去,自己自食其力,這間房子是我和蔡頭要住的。
有形的財產,老子沒有,無形的財產,就這個 BLOG 了。
又寫完一篇,YEA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