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之財

去年 (2007) 年的某一天,晚上騎摩托車載著蔡頭和小小柯回家。

長時間使用滑鼠的我,手腕又開始隱隱作痛,所以繞去附近的藥房買「德國辣椒膏」。騎車快到藥房前的五公尺,我眼尖發現有一張類似鈔票的東西在前面的地上飛滾。我催了油門,一個箭步用我的大鞋踏住那張紙。

蔡頭下了車,準備要去藥房,我叫住了她,說我的東西掉在腳邊,請她蹲下來幫我揀。蔡頭看了我一眼,便蹲了下來,我把腳輕輕移開,蔡頭看到了一張 1000 元大鈔,狐疑地又看了我一眼。

「你腳邊怎麼會有 1000 元?」蔡頭問
「我剛騎車看到的,往我們這邊飛過來...」我笑說

「這也太幸運了吧...搞不好是等公車的人掉的...」蔡頭東張西望
「風那麼大,不是這邊的人掉的啦~」我斷定

「你打算怎麼處理?」蔡頭問
「這種揀來的錢,最好快點花掉比較好...」交給警察也沒用

「是哦...」蔡頭遲疑
「前面有一家 7-11,進去買東西花掉吧!」我提議

邊騎車邊討論,最後還是沒有進去 7-11。我又想了想,跟蔡頭提議...

「把這 1000 元捐出去好了...」我還是有良心的
「捐給誰啊?」蔡頭問

惠明盲校啊~ 我們不是每年都有捐嗎?快年底了...」我回答
「那你今年就只捐這 1000 元嗎?而且還不是你自己出的...」蔡頭不屑

「這 1000 元就用小小柯的名義捐~ 感謝老天爺讓我們及早發現他的眼睛問題!」我回答
「嗯~ 好主意!」蔡頭點頭

就這樣,剛剛揀到的 1000 元,隔天一早就拿去郵局劃撥捐掉了。

意外之財,來得快、去得快~

小小柯算是這個事件的「當事者」,但懵懵懂懂的他,完全不省人事。記錄這筆意外之財的始末,供他日後省思、學習:

有的人,窮得只剩下錢;我們是心靈富有,但就是沒什麼錢。
行有餘力,多多行善~ 希望爸媽有給你一個好的示範 🙂

[摘錄] 搜狗拼音輸入法的發明故事

出處:《環球企業家

這是怎麼開始的?答案:這是一次為偷懶而創新的結果。

2005年,本科剛畢業、在太原一家國企做機械設計的馬佔凱找到了一種省力的方法:寫東西時,如果輸入法不能直接打出所需詞語,他不願意去輸入法的詞表裡一頁一頁尋找想敲的字,而是在搜索框裡輸入相應的拼音(比如:zhoujielun),獲得搜索引擎相應的提示(「您要找的是不是:周杰倫」),由此複製粘貼。

這名沒有任何計算機背景,但每天可能使用百餘次搜索的年輕人,曾經自己猜測出一套解釋:搜索引擎有一個人工整理的巨大詞庫。但稍微刨根問底之後,他發現,搜索引擎充分利用了用戶輸入的關鍵詞,每當某個關鍵詞的搜索量達到一定的數目,比如幾百萬次,那麼這個關鍵詞就自動被收入搜索引擎的詞庫。換言之,用搜索引擎來生成一個常用詞的巨大詞庫,花費極小。

這讓馬佔凱隱隱覺得,讓搜索引擎來做輸入法大有可為。

那時是馬佔凱工作一週年,他終於忍受不了國有企業的沉悶與緩慢而辭職,懷揣著從親友那裡借來的錢,隻身來到北京,起初的目的是為了學些技能,再找工作。

在北京,撲面而來的,是互聯網的熾熱:一時間,李開復離開微軟來到谷歌中國、雅虎與阿里巴巴簽訂收購協議、百度即將上市前景看好。

這讓輸入法的創意在馬的腦海中重新升起。

百度上市前半個小時,馬佔凱趴在電腦前,按照網上的客服郵箱給百度寫電子郵件,簡要闡釋了輸入法的創意:把百度搜索默認的拼音提示都納入字庫中,再加上在線同步升級數據庫的功能,互聯網上的熱詞馬上就能出現在輸入法的詞庫中。

發出去之後,馬坐立不安地等待回覆,在腦子裡又搜索了一遍,生怕遺漏任何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的建議。第二天中午,馬又補充了一封信,加上在輸入法中集成百度搜索和桌面搜索功能的提議。然而,幾天下來,不斷刷新郵箱的他只收到百度的一封例行回覆,無任何進一步商談或合作意向。

馬不甘心,在又發去幾封郵件仍石沉大海之後,決定轉投搜狐。這一次,馬等來了迅速而且熱情洋溢的回覆,搜狐的人表示對此很有興趣,約馬佔凱三天之後到辦公室一談。

這三天的等待時間,馬佔凱並沒有浪費。他全神貫注的待在電腦前,不斷使用搜索引擎、閱讀相關理論,想為來之不易的面試做足準備。於是,三天之後,在去搜狐前,他把這三天的成果事先發了過去——30 頁的文檔,其中包括上萬字的搜索筆記、200個靈感點和100個小創意。

這種對搜索引擎的熟悉和產品思維為馬佔凱順利贏得了第二份工作,成為搜狐的產品經理。

原文故事還有諸多描述,有興趣的人可以詳讀~

偷懶而創新的結果,大陸有個搜狗拼音輸入法,台灣則有個 SiteTag

《SiteTag 塞標籤》這個點子,源自於一位懶惰的部落客,懶得為自己文章下標籤,於是想了一個讓網友幫他下標籤的方法,經過半年的努力,終於將點子付諸實現!

一天一篇 BLOG

以前做交友時,一天一篇日記,是身為服務負責人的自我要求。
現在有自己的 BLOG,一天一篇文章,是對自己負責的自我要求。

交友,如果沒在晚上 11:59 之前送出日記,當天似乎就白活了,因為無法回溯。
BLOG,如果兩、三天沒寫也沒關係,事後再補寫,修改日期就行了。

寫交友日記,主要是記錄我和蔡頭的點點滴滴。

寫 BLOG 文章,原本是為了將我看到的一些好文摘錄留存,後來變成我記錄小小柯的點點滴滴,現在則是想要記錄我的一些想法和過往歷程。希望小小柯長大後,知道他的父親以前在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

我和蔡頭打算在小小柯讀大學之後,就把他趕出去,自己自食其力,這間房子是我和蔡頭要住的。

有形的財產,老子沒有,無形的財產,就這個 BLOG 了。

又寫完一篇,YEAH~

小小柯與樂高 (LEGO) 積木

小時候,我沒玩過遙控汽車,更沒玩過樂高積木,或許是我心理的補償。我買了數台 TOMICA 的火柴盒小汽車給小小柯玩,還教他認識各大廠牌的汽車標誌 (logo),他學會了,常在路上跟我說這是什麼車、那是什麼車。

後來,我覺得一直買 TOMICA 沒什麼意思,畢竟就是一台車、數台車在走來走去。所以,改買一套樂高積木給他玩,希望他能夠藉由樂高積木,培養他組合、創造及想像的能力。

一開始,小小柯並不感興趣,他不知道這個一塊一塊、五顏六色的東西,可以讓他做什麼。變成我自己照著說明書做樹、做房子、做車車,小小柯只會在一旁玩著他的 TOMICA 小車車,並不會想要自己動手組合。

後來,我嫌樂高的種類變化太少,又買了一套新的樂高:

小小柯看我將積木一個一個組合起來,變成一台一台他喜歡的的消防車、救護車、直升機時,讓他非常興奮。之後,他會開始邊看說明書、邊看我組合,還會拿其他的樂高積木,在上面添加一些他自己想像的東西。

某一天,他說他要自己看說明書組裝一台消防車,我幫他準備積木材料,然後導引他看著說明書的步驟,一顆一顆組裝成一台消防車,讓他自己非常有成就感。之後,便開始拿著說明書,要我再協助他組裝新的東西,裝了又拆、拆了又裝,他樂此不疲 (但我很累)。

去年 (2008),我和蔡頭又買了一套新的樂高,打算當作耶誕節的禮物:

「小小柯,晚上要掛襪子在床頭哦~ 」耶誕夜前夕,我跟小小柯這樣說
「為什麼?這樣很臭耶...」小小柯的回答令我們噴飯

事實上,這個適合 12 歲以上的小朋友,小小柯玩這一套是超齡,而且組裝的難度也超出他的能力。我們的想法只是單純的希望他能藉由這個城市場景,能開車去加油、去修理、去洗車,到噴水池玩耍、到電影院買東西、看電影。

經實驗證明,小小柯確實會憑著他在日常生活所累積的經驗,模擬他自己在這個樂高城市中的遊歷過程。

很多人跟我說,只生一個,小孩沒有伴會很孤單。我知道、我也明瞭,但目前我只想生一個,我希望能省下生第二個小孩所要花的時間、精力、金錢,來好好培養小小柯,讓他有一個健全的身心/人格/能力,來面對這個世界。

小小柯,第三套應該是你的最後一套樂高積木了,等你 12 歲之後,還有興趣的話再說囉~

靠…原來我不是專案經理

雖然工作快十年,但只待過兩個公司。

在前一個公司,我的名片中文印的是「製作經理」,反面英文印的是「Producer」。而有的同事印的是「產品經理 / Product Manager (PM)」,我問這兩個職稱有什麼差別?主管說一個偏重產品製作,一個偏重產品 Biz。

OK~ 我管產品製作,而我也只會產品製作。每當我報告產品的專案開發 (新版/改版) 時,老闆總是會問:『誰是這個專案的負責人?』主管總是回答:『小柯』,因為我所處的部門並沒有編制產品經理乙職,而我也順理成章成為專案負責人。

在公司搞過兩個新服務,及無數次的改版,身為專案負責人的我,也認為自己是專案經理,要負責這個專案的規劃、進行及完工。

向公司 MIS 部門申請了 Project 這個軟體,但用不上手,也不覺得用了之後,會讓專案變得更順暢。最後,自己用 Execl 胡搞了一個工作清單 + 時程表 + 甘特圖,自以為是的管理起專案...

但專案總是問題多多,不是時間會被老闆挪動 (總是被要求提早),就是資源不足 (人力總是不足),最後專案往往 delay 上線、有時還會 fail 掉,讓身為專案負責人的我,心力交瘁、沮喪無力。

離開了前公司,做完自己惡搞的小服務之後,有一段時間常上 104 看求才資訊,以便瞭解自己還要增加哪些技能。如果有公司寫到該職位必須有「專案管理經驗」的話,即使工作內容 99% 符合我之前的工作及能力,我都直接略過不看,因為我自認我的「專案管理」能力不佳。

之前說過,好心的 Richard 收我當學生,由於他之前在知世網絡擔任專案總監,最近召集了合作夥伴,傳授他「5 年的青春歲月及 5000 萬的菁華」的專案管理經驗。

上課聽著 Richard 介紹、解說,我也同時審視我自己之前所謂的「專案管理」...

「如果專案有資源不足的問題,比如人員無法到位、被其他專案卡住...」我舉手發問
「這是屬於公司內部資源分配的問題,這並不是專案管理的範疇。」Richard 斬釘截鐵的說

又看到一篇文章寫到:

判斷一下此人是不是產品經理 @ 五季網絡

看工作方式:產品經理會一直運營一款(最多兩款)產品,如果你看到一個人以項目的方式參與產品的某個階段,工作完後就去做另一款產品 ,那麼毫無疑問,此人非產品經理也。

從產品誕生開始一直到產品推出市場,再到市場運營,再到改版,知道產品退出市場。這一切都應該是由一名產品經理全權負責。他對產品的各方面都很瞭解。一個PM在一款產品上做3、5年是很平常的。

靠..................搞了那麼久,原來我不是專案經理! (頂多算是專案經理)

您好,我是製作人 / Producer / 產品負責人 / 產品經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