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柯頭一次坐火車

小小柯又感冒了,週一晚上咳整晚,我也沒睡好,週二索性跟幼稚園請假,蔡頭提議帶小小柯去中壢找一位朋友介紹的中醫師。

小小柯一聽到要坐火車,非常高興,原本倦懶的他,立即從床上跳了起來。

一家人來到板橋火車站,買了區間車的車票,進入月台等車。小小柯看了看四週,問我們是不是騙他?因為這邊的設備很像是要坐捷運,地上還有紅燈一閃一閃的,跟捷運一樣。

板橋火車站確實滿新穎的,不一會兒,火車來了,小小柯才相信我們是真的帶他來坐火車,而不是捷運。

image

「爸爸,為什麼火車沒有火?」小小柯問
「以前是燒媒炭,火車上面還有煙囪冒煙,不過現在都是用電來發動囉~」我解釋

小小柯似懂非懂,也不想管那麼多,他只知道火車上面可以吃東西,很爽!

「爸爸,如果有時間的話,回家用樂高做火車和鐵軌,好不好?」小小柯問
「好呀~ 還要蓋一座火車站哦!」我笑著回答

  image

言論箝制審查專員 – 小小柯

每週五,放學回家的小小柯會帶一堆東西回家,需要清洗的牙刷、杯子、室內鞋、睡袋,學校的功課 (國語、數學、親子共讀課外讀物),還有一本「親職手冊」。

image

老師都會記載當週課程的內容,及班上小朋友的學習情形,也會特別針對小小柯在學校的表現,給予說明或建議。

而家長可以針對課程內容、小朋友的學習狀況,或在家的表現行為,記載下來給老師參考,作為雙方的一種溝通媒介。

我和蔡頭都會事先討論要寫些什麼,然後先由蔡頭打草稿,再給我潤稿,最後列印出來,貼在當週的親職手冊上(我們的字太醜,所以用打的)。

有時候,如果小小柯在家表現不佳,我都會恐嚇他:「我要把你的行為,寫在親職手冊上。」現在是以老師為天的小小柯,當然怕得要命,態度馬上就收斂一些。

最近,小小柯在我們討論親職手冊要寫什麼內容時,都會來參一腳…

「爸爸,你們親職手冊要寫什麼?」小小柯問
「哦~ 我要寫 xxx 和 yyy!」我回

「不要啦!你們可以寫 aaa 和 bbb,這樣比較好…」小小柯建議
「為什麼要聽你的?」我反問

「因為…因為…因為寫 xxx 和 yyy 不好玩啊!」小小柯辯解
「不行,我們就是要讓老師知道你在家的表現,所以要寫 xxx 和 yyy…」我回

就這樣,這位「言論箝制審查專員」每週都會來跟我們嚕一次,要求我們照著他的意思寫,但每次不是被我們駁回,就是我們根本不鳥他。哈~

image

【一步一腳印】不完美天使!不放棄 帶來希望和愛

昨天 (週六) 下午,轉電視看到 TVBS 新聞台在播出《一步一腳印》這個節目,專題名稱是「我們的特殊寶貝」。

介紹一對懷有 2 位多重障礙小孩的父母(林照程、蕭雅雯),如何從絕望之中振作,繼而走出來成立《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幫助更多有相同遭遇的家庭。

我邊看邊濕了眼眶,然後開始淚流不止,頻頻拭淚。還好,在一旁忙著玩樂高的小小柯沒有看到爸爸的窘樣。

出處:TVBS / 記者:陳心怡

因為切身經歷,讓他們有了一把打開特殊兒童家長心門的鑰匙,創立「天使心基金會」,幫助大家一起走出去,都是這位心愛的小老師,留給他們的祝福。

父母先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這是他們倆一路走來最深刻的體認。蕭雅雯:「一開始的時候,其實大家都不認為父母親需要被建造、父母親需要被關心,就連父母親本身他都認為,你只要能夠幫助我的孩子就好了。」記者:「小孩好我就好?」

蕭雅雯:「可是我們一直在告訴這些父母親說,不,我要關心的人是你,那會這樣做,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經歷,覺得說,其實孩子很多的時候,他根本是也滿快樂的,但是父母親不快樂,其實都是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

先把父母存在的價值找回來,唯有自己走穩了,小孩才可能有保障;下一步,他們想搭起跟社會溝通的橋樑,訂一天叫「愛奇兒日」,作為社會對這些特殊兒的友好日,希望大眾愛惜接納這些奇妙特別的寶貝兒,讓這些孩子跟家長的需要,被看見、被接納,也讓社會的愛找到出口。

給別人希望相對簡單,難的是要從他們自己心中長出盼望,路,也許漫長,但一路上有伴,大家心中就不孤單。這裡的所有人都學會了,不管孩子是什麼模樣,都依他原本的天賦來愛他。

歷經人生的無常,所幸兩個人的手沒有放開,如今他們更化小愛為大愛,不只讓自己的生命有意義,也幫助更多的家庭,找回喜樂、盼望與堅持下去的勇氣。

我只有一個小孩,光是對他的教養,就讓我和蔡頭心煩。加上他有弱視、扁平足、感統協調、過敏的小毛病,更是讓我們頭疼不已。

看著新聞報導中的夫妻,我雖然無法完全感同身受,但身為人父的我心有戚戚,覺得自己是如此渺小 & 不耐操,非常感佩他們的勇氣與決心。

「蔡頭,我要捐錢…」我用鼻塞的聲音說著
「OK! 沒問題~」蔡頭對我微微笑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台灣這個社會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關懷。

延伸閱讀

[摘錄] 正向管教 取代打罵 四月卅日 全台不打小孩日

出處:中時電子報

發起四月三十日「不打小孩日」,希望從這一天起每一個成人都和孩子締結「零體罰」約定,用愛與正向管教取代打罵教育。

「不打小孩日(SpankOutDay)」最初由美國一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理中心」於一九九八年發起,訂在每年的四月三十日,主要精神是邀請家長至少在這一天試試不打小孩,以正面鼓勵、講道理的方式處理親子問題。

不打小孩?那也訂一個小孩不讓爸媽生氣的日子吧!

image

年少的記憶–鄭問《刺客列傳》

寫完阿推,讓我不得不寫一下鄭問。

認識鄭問,也是藉由《歡樂漫畫半月刊》的關係,我看到一位跟阿推完全不同技法的漫畫家,當時連載的是「刺客列傳」,一看完「九命人」,接著就是跳去看這部連載。

就我的記憶,鄭問之後到日本發展,連載「東周英雄傳」。後來在東立的「龍少年」,連載「深邃美麗的亞細亞」。之後,我就再也沒看到 / 聽到他的作品及消息。

某日逛書店,發現鄭問的「阿鼻劍」單行本,如獲至寶,一直痴痴等著第三集出版,但迄今沒有下文。之後又買到「鄭問特刊」、「鬥神」、「鄭問創作畫冊/繪畫技法」。

我並不是漫畫的研究者,只是一個單純愛好漫畫的讀者,以實際的行動支持這位我景仰的台灣漫畫大師--鄭問。

 image

讀大學時(1994年),同學蔡冰在高雄逛漫畫展,幫我買了「深邃美麗的亞細亞」,還排隊得到鄭問大師的親筆簽名~

 image

之後,進入漫畫出版社,有一次(1999年)在某個漫畫活動遇到鄭問大師,除了請他簽名之外,還斗膽的問他…

「老師,請問您還會再畫阿鼻劍嗎?」我問
「目前不會,我在籌備其他作品。」鄭問大師答

「噢…好可惜,很多人都非常期待這部作品出第三集…」我說
「當初在台灣連載時,讀者來信收不到幾封。我在日本連載其他作品,一次就收到兩、三百封的讀者來信鼓勵,這怎麼比?」鄭問大師答

維基百科上面說,鄭問大師目前在大陸發展,創作人最希望的就是舞台和掌聲,這是能讓他們持續創作的動力。

在台灣,只能雪白的燃燒….殆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