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然出版社的日子 – 提離職 & 再見

在擔任主編的期間,我的無力感一直上升再上升…

不知為何而戰

企劃漫畫不受讀者歡迎,如預期變成雜誌的「雞肋」。

檢討其中原因,一來是以短篇資訊為內容,無法獲取讀者的情感認同;二來是畫面的表現不理想,雖然堅持業格要用漫畫來表現,但是來為企劃作畫的漫畫家水準落差很大,而這些漫畫家的心態通常是:「我就是來賺稿費,有朝一日我要畫自己的長篇大作…」心不在此,怎麼會有好表現呢?

在眾多的企劃漫畫裡面,唯一有點知名度的就是《哈拉流行語》,前幾回是我寫的劇本,後來交給蔡頭負責,之後還集結出了單行本。

不想為此而戰

國人漫畫稿(長篇)有一部新作品要上檔,內容極盡腥羶色之能事,編輯部都無法苟同這樣的作品在《TOP 周刊》連載。我向社長反應,卻以「這是漫畫家的創作自由」為由,抗議遭到駁回。

在《爆漫王》裡面,有一段責任編輯要求漫畫家「畫露內褲」的橋段,可能女性讀者看到這邊會反感。但是,在少年漫畫裡面,這些小露性感的春光畫面,確實可以提供青澀少男一些遐想的刺激。不過,如果反客為主,變成刻意的裸露,那就遊走尺度的邊緣了…


桂正和,擅長描繪女性體態的日本漫畫家

廣告大師奧格威曾說:「不要設計那些你甚至不願你的家人看到的廣告。」掛名雜誌主編的我,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作品連載!

在不知為何而戰 + 不想為此而戰的長久考量下,我在 1999 年的 5 月,向社長 / 副社長提出離職的申請,打算在半年後(10/31)離職,預留找人交接的時間。約談婉留了數次,老闆最後還是簽核同意。

1997 年 8 月進入大然的我,原本以為這是我一生的志業,沒想到在 1999 年 10 月 31 日,我從大然出版社離職了,為期二年二個月。

我對漫畫,雪白地燃燒……..殆盡了。


▲© 千葉徹彌 / 講談社

我在大然出版社的日子 – 主編

就在全新改版的 TOP 出刊之後的幾個月,我被升任為 TOP 主編。當了主編之後,雖然脫離了寫企劃稿、做漫畫稿的工作,但是要處理的事情更多了。

編輯部擴編

因為做出一個模式之後,就可以評估人力狀況,要求增補生力軍。編輯部增加了:

  • 採訪編輯:1 位,需要外出蒐集資訊的,都交由採訪編輯。
  • 企劃編輯:2 位,除了要寫企劃,還要學著做漫畫稿的文字編輯。
  • 美術編輯:1 位,企劃稿的版面設計。

喜歡看漫畫,不代表他能從事漫畫出版行業;對漫畫有熱情,不代表他就做得來、坐得住。在我任內,採訪編輯換了 2 位、企劃編輯換了 4 位。

當主管,管人難,找對人,更難~~

國人稿

《TOP 周刊》原本就有幾篇國人的長篇漫畫,加上企劃漫畫都是由國人繪製,所以每期都有近 10 位台灣漫畫家在連載。

看《爆漫王》就知道,漫畫家拖稿是偶有的事,在週邊資源不足的台灣更是常常發生的事。漫畫家一拖稿,就會打亂了編輯部的作業。

有一回,漫畫家拖稿,我得自己騎摩拖車送稿件到製版廠。剛好製版廠遷新址,那時又沒有導航裝置,我騎車迷了路,從白天騎到黑夜,才將稿件送達。

正常交稿的漫畫家很少見,畢竟幾乎沒有助手(有的話也是情義相挺、做不久),通常要三催四請,漫畫家才會在截稿當天交稿,有的還會搞失聯,彷彿人間蒸發。最後,我們只好把常拖稿的漫畫家請來公司會議室作畫,交稿才能離開。

記得在 1999 年 9 月 20 日,上班時間來了兩位漫畫家,說他們來不及畫完,想要待在會議室作畫。沒想到,隔天凌晨就遇到了 921 大地震,在 12 樓作畫的他們嚇得拔腿狂逃…

日本稿

因為日方的要求,在《TOP 周刊》只能固定同時連載七篇日本漫畫,一旦有日本漫畫下檔,編輯部就有權向日本提出新連載的申請,但必須是目前在《JUMP 周刊》上的連載作品 & 還沒有被其他出版社簽走。

那時,有一部日本作品下檔,《JUMP 周刊》剛好沒有什麼大師新作,我們只好申請新人久保带人的作品《ZOMBIEPOWDER》,沒想到畫沒幾回就下檔了。

之後,日方一直建議我們簽下許斐剛的《Prince of Tennis 網球王子》。不過,這部作品的畫風比較寫實,不符當時《TOP 周刊》的調性,我們刻意保留了提案權。

後來,當我們在《JUMP 周刊》看到岸本齊史的《NARUTO 火影忍者》第一回新上檔時,我們當天就立即向日方提出申請,但遭到日本以「新作品剛上檔,還不知受歡迎程度」為由,拒絕了我們,反而向我們推銷下一檔淺美裕子老師的新作《Romancer》。

由於之前有連載過淺美裕子老師的《WILD HALF 沙羅沙》,在 TOP 的成績中上,在沒有作品可簽的情況下,我們勉為其難的簽下《Romancer 羅曼使者》。

沒多久,久保带人第二部新作《BLEACH 死神》上檔,原本 TOP 有優先簽約權(之前有連載過作品),無奈沒有提案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被簽走。又過沒多久,淺美裕子的新作《Romancer 羅曼使者》也草草下檔了…

想簽的簽不到,簽到的又早夭,TOP 在三王之後,後繼無人啊~

我在大然出版社的日子 – All New Top 出刊!

經過多次討論,確認了 TOP 改版的方向,社長向 TOP 編輯部佈達改版消息,接著就是團隊沒日沒夜的企劃發想、發想、發想、提案、提案、提案….

團隊成員想了好多個「企劃漫畫」的提案,經過團隊會議通過的,只剩下十個不到。之後,我們試寫各提案的劇本一回,然後找漫畫家溝通人物設定。最後經過社長、副社長審核之後,就開始量產劇本。

當時執行改版的企劃編輯只有我一個,社長從其他編輯部調來了三位有興趣參與改版的主編級同事,和我一起參與劇本的創作,而我因此升任「文案指導」,除了自己要寫劇本,還要負責溝通、控管全體的劇本品質。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訓練」,三位企編只剩下一位,這位不僅吃苦耐勞、態度認真,而且能在溝通之後迅速修正,這個人就是蔡頭,我日後的女友、老婆、兒子的媽。

採訪阿扁

在企劃漫畫裡面,有一個單元叫「Top People」,藉由採訪社會名人賢達,將他的成長故事用漫畫給畫出來。創刊的第一回,我們決定去採訪當時的台北市長--陳水扁先生。

當時的陳水扁,是個肯拼肯做事的市民公僕,形象清新、親民。我們透過多重管道及關係,順利進入市政府採訪到陳水扁先生。

雖然我已拜讀過阿扁相關的傳記著作,但還是列了一些採訪問題,由陳水扁先生親自口述回答,最後還跟我們合影留念。

大然文化20週年慶

全新改版的 TOP 決定在西元 1999 年發行第一期,而大然呂社長在西元 1979 年發行了台灣第一本漫畫雜誌《小咪漫畫周刊》,剛好相距了 20 年,擅於品牌行銷的副社長決定擴大舉辦社慶,一方面宣揚公司品牌,二方面宣傳 TOP 全新改版。

當時在西門町的誠品書店舉辦了大然文化20週年漫畫展覽,有國內外漫畫老師的原畫,還有大然的歷史演進資料及相關出版刊物。

那天,我們再次邀請了台北市長陳水扁先生蒞臨觀展,當阿扁手拿以他為封面的全新 TOP 接受媒體拍照時,身為 TOP 改版團隊的我們,此刻內心激動莫名。

苦心孕育出來的作品,能被這樣呵護、關注,值得了。

我在大然出版社的日子 – TOP 改版!?

回到 TOP 編輯部的同時,我被召集加入一個新的團隊,這個團隊的成員有漫畫責任編輯、美術編輯、企劃編輯,團隊被賦予的重大任務是:改造 TOP 周刊!

改造?

主導團隊的是大然副社長,她希望團隊成員跳出框框,仔細思考如何將 TOP 從頭到尾改造一番,能有別於當時的漫畫雜誌。

面對這個「難題」,我日也思夜也思,從自己的角度、從讀者的角度,寫了好幾個想法。終於,來到團隊開會的那一天…

改造 TOP 提案

一開始,團隊成員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些重疊、有些雷同,大家彼此點頭支持。接著,副社長提出她的想法:把 TOP 變大!

變大?

原來社長、副社長早就有了共識,他們想把 TOP 尺寸變大,讓它在超商書架上更「突出」、讓它的內容畫面更有張力。

除此之外,還希望打造「大然」這個品牌,讓「好漫畫 = 大然」這個印象深植於讀者內心,所以 TOP 裡面要有更多的國人創作,但是故事漫畫需要長時間蘊釀,所以副社長希望由團隊來創作「企劃漫畫」。

企劃漫畫?

社長以《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為例,不是由漫畫家一個人統籌全部,而是將「劇本構思」與「畫面創作」分開,各司其職、加速生產。

而劇本的構思素材,最好結合目前讀者的興趣喜好、流行文化、吃喝玩樂…,一回的企劃漫畫約用 4 頁~ 6 頁來表現,一次完結。

開完會之後,團隊成員面面相靦,震驚 (Shock) 的成份是有,但徬徨失措的成份居多…

改造的質疑

我認為,TOP 變大不如變厚,讀者要的是便宜大碗又超值,盡情享受看漫畫的樂趣,也無怪乎日本的漫畫雜誌一家比一家厚,印刷普普還糊糊,看完就借人分享或丟在地鐵車上。想收藏漫畫?請買印刷精美的單行本。

漫畫雜誌跟連續劇一樣,應該提供給讀者的是「感覺的滿足」(等了好久,終於看到劇情的後續發展),讓讀者深陷其中、一期一期一買再買。如果,一旦感覺不滿足,就會中斷讀者的收看情緒,變成斷斷續續才買、偶爾買、很久才買,乾脆不買了。

變大,能提供「感覺的滿足」嗎?我質疑。

企劃漫畫的立意是正面的,讓漫畫家不要卡在劇情的發想,浪費了作畫的時間。不過,只用 4 頁 ~ 6 頁來表現,而且呈現的是資訊性質的漫畫內容,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及認同嗎?

我認為,漫畫就跟電視劇集一樣,分為「連續劇」和「單元劇」。

連續劇是一集接一集,在高潮起伏的關鍵時刻出現「下集待續」,我們看的長篇漫畫都是屬於這類型的連續劇,通稱為「劇情漫畫」、「故事漫畫」。

單元劇是一集卡一集,人物角色、時空背景可以共用,但是每一集劇情的起承轉合是快速完結,簡潔俐落、不需多餘舖陳,《名偵探柯南》、《哆啦A夢》都屬於這類。

不論是連續劇還是單元劇,讀者可以對劇情內容產生共鳴,可以對漫畫角色投注認同,但是以呈現資訊內容為主的「企劃漫畫」,讀者接收到的只是 4~6 頁的資訊,就像是收看電視時的一則廣告。難道你看電視是為了看廣告嗎?

除非,你能把廣告拍得很好、很有劇情、很有梗,比如這部《客家好愛你》:

以週刊的資源消耗程度及人員編制,絕對是做不出這樣的水準。

團隊成員私下交換了意見,認為副社長的提案並非不可行,但是這樣的改造能達成目標嗎?還是自己喊爽的而已,我們沒有答案。

不過,不試試看,怎麼會知道結果呢?

我在大然出版社的日子 – 再回 TOP

新人王活動終於結束,我回到 TOP 編輯部,做漫畫稿、寫企劃稿,一樣忙碌。其中有不少讓我迄今仍印象深刻的事情…

遊戲王

 

漫畫《遊戲王》進入卡牌對戰,台灣讀者的喜好度上升。當時還聽說《遊戲王》在日本有動畫化的消息,漫畫一旦動畫化,是人氣再次飆升的保證,編輯部士氣大振!

發行漫畫周刊,基本上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後續的單行本及週邊商品而舖路,只可惜《遊戲王》的動畫及週邊並沒有很快引進台灣,漫畫出版受益有限。

海賊王

 

當時在負責《海賊王》的漫畫稿時,雖然只是剛剛新連載而已,但我非常喜歡這部漫畫。身為文字編輯,我希望讓裡面的主要角色有各自鮮明的特色,魯夫的天真、索隆的霸氣、娜美的可愛…。

也因為只有文字對白可以讓我發揮,所以非常用心的在「潤稿」對白,我甚至會融入角色,自己講起對白、演了起來。

當時有位資深的同事覺得《海賊王》的畫風「眼睛無神」,沒有那種閃亮亮的眼眸,無法吸引讀者喜愛,猜它不會紅。我不以為然,但也提不出辯解的理由。不過,事實勝於雄辯,過了十多年,《海賊王》迄今仍然人氣十足。

棋靈王

某天,主編說他簽到了「ヒカルの碁」,直譯為「光的圍棋」有點沒力,要我們一起幫這部新作品想個響亮的中文名字。

大夥輪流翻閱《JUMP》看看裡面在演什麼,主編在一旁解說這部漫畫的第一回內容:主角阿光發現了一個舊棋盤,棋盤附著一個會下圍棋的鬼魂,然後像個背後靈似的跟著阿光…

棋?靈?再加上《遊戲王》、《海賊王》人氣扶搖直上,於是《棋靈王》就此誕生,也創造了日後《TOP 周刊》的三王神話。

JOJO 冒險野郎

當時漫畫《JOJO 冒險野郎》進入第五部,有一段遇到不明對手的戲碼,因為我們不知道後續會有什麼發展,對白翻譯成中文還是完全不知所云,編輯只好絞盡腦汁,盡力、儘量、儘可能將對白「潤飾」,足足痛苦了好幾個禮拜。

TOP 編輯部的同仁還一度起哄,要出錢集資請《JOJO 冒險野郎》的作者荒木飛呂彥老師來台灣,然後給他「蓋布袋」痛打一頓,可見當時我們對這部漫畫的愛恨程度。

教頭當家 Rookies

這位原本在講談社、畫功一流的漫畫家,來到集英社推出第一部作品「Rookies」,當時編輯部要將它命名為「菜鳥教頭 Rookies」,主要是著眼於身為主角的國文老師在完全不懂棒球的情況下,要帶領這一批令人頭痛的學生前進甲子園。

不過,日方拒絕我們的命名提案,說「鳥 + 頭」在日本有貶抑的意味,對老師的作品不尊敬,要我們重新提案,於是最後取名為「教頭當家 Rookies」。

神行太保 BOY

這部曾經紅極一時、佔據《TOP 周刊》前三名的人氣作品,在《JUMP》某一期下檔了,請讀者期待後續新作品。

之後,作者梅澤春人確實有在《JUMP》發表新作品,TOP 也有簽到 & 連載,只是上刊沒幾期,這部作品突然下檔了,或許在日本的成績不佳,遭到腰斬…

在編輯部看到不少漫畫作品浮浮沈沈,心裡有很多的感觸。台灣的漫畫,市場小、人才少是不爭的事實,要在日本漫畫的夾擊下生存 & 成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畫漫畫這條路,真的不是人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