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奇摩Yahoo!的日子 – 開發知識+

在跟老闆簡報知識+ 要怎麼做之前,我已經直接開工偷跑了,因為大主管壓的時間,實在是不合理,反應也無濟於事,只會被認為是負面思考,就硬著頭皮搞吧!

在簡報之後,確定了幾個重點,廢掉了服務串接,簡化了階段功能。雖然有些東西我很想做,但主管勸我要做取捨,否則不是我陣亡,就是團隊一起跳海。我接受了,也得以更快馬加鞭進行開發。

服務製作

有鑑於交友之前人力不足的狀況,主管怕我過勞死,知識+ 變她要做,所以特地跟人力資源部門(HR)爭取到一個工作名額,但找人卻又是一件苦差事,加上我得一邊製作、一邊看履歷、一邊面試,只能用焦頭爛額來形容。

最後,找到了 K 同事來一同協助知識+ 的開發,由她負責規劃分類、擬定規範、撰寫服務說明、編寫 Flash 教學...。說真的,如果沒有她的加入,我...無法想像會發生什麼慘絕人寰的後果。

2004/07/13 日記

工作瓶頸有兩種:

一種是知道怎麼做,但就是沒時間做。
一種是時間很足夠,但就是不知道怎麼做。

專案前段,是第一種。
專案中段,是第二種。
專案後段,我想,將會是第一、二種混雜...。

雖然搞專案,是我比較見長的部份,但是總不能天天搞、急急搞。

視覺設計

由於交友開發時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這回主管直接指定視覺設計人員,以避免溝通不良的狀況再度發生。

雖然我這回還是自己用 HTML 做出頁面草稿 (wireframe),但我從不認為視覺設計人員會因此被侷限住。如果把前一棒的努力當作是沒地方發揮的藉口,那你這一棒的價值在哪裡?

感謝主!我和這位視覺設計有一定的默契,合作得很愉快,雖然有時候她脾氣也滿硬的。

2004/09/25 日記

凌晨,為了專案上市的時間,在線上跟主管「溝通」。
說溝通是好聽,說爭執才是事實。

原本期望每個環節都加分,現在卻是每個環節都誤點。
產品的上市時間還有可能被迫提早,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一個延後,一個提前,那麼誰要被迫壓縮時間?誰要被迫棄守城池?

企劃,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線性規劃,我還在試圖找尋那個均衡點...

使用者體驗

當時,公司正推動所謂的 User Experience Design (使用者體驗設計),更強調易用性及網友的使用經驗。在互動設計師 C 同事的協助下,釐清了一些模糊的規劃及不當的用詞。

這也讓我瞭解到,原來我在規劃交友、知識+ 時,花許多心神在思考琢磨的操作、動線、流程...等,就是跟互動設計相關。

2004/10/04 日記

之前,看過一部漫畫,叫「教頭當家 Rookies」,裡面有一句經典的話「One for All」,強調團隊的重要。今天下午,把這一張群像圖做出來時,我想到了這一句,但也有另一句延伸...

One for All, All for One.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這樣翻的嗎?我不知道。每個人都為了協同一致的目標在努力,當團隊共識凝聚,彼此的心也就合而為一了。

繼續努力吧!

程式開發

原本指派之前跟我合作交友的工程師來負責程式開發,但他突然被調去做更重要的工作,最後變成三位新工程師來接替知識+ 的開發工作。

能進來Yahoo!奇摩的工程師,雖然都是程式開發的箇中高手,但合作默契的培養,卻必須一點一滴從零開始。對於突然的陣前換將,我一開始無法接受,也厭煩重新培養默契。不過,如果什麼事都能順心如意,那也太好幹了。

換個角度來看,新來的三位工程師也滿可憐的,一來公司報到,新人的蜜月期都還沒爽到,就被丟入如火如荼的知識+ 開發火坑中。專案又大又重,時間又少又急,再加上身為新人,只能捏著 LP 悶著做,苦水往肚裡吞。

2004/10/24 日記

專案所規劃的新產品,已經要進入測試的階段。

製作有些許的延誤,導致上市時間也必須順勢往後延。要做一個好產品,品質控管(QC)是一定要的。

匆匆上市固然可以先搶市場,但是如果產品有暇疪,辛苦攻佔的市場是會迅速地淪陷,競爭對手也將會立即抄襲,然後進行超車。

原本以為產品會照著我的規劃製作,但哪有如此順心如意的事呢?產品交到我手上,開始進行測試,發現問題還真的不少。

工程師也可憐,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製作出這麼複雜的產品,雖然看到樣品有問題,我還是得耐著性子與工程師溝通討論。

自從上一個專案後,我已經很少加班,不是工作變少,而是不願意再加班。眼看上市時間一天天逼近,而我又不想給它爛的狀況之下,我又開始加班了...

七點多下班、八點多下班、提早上班,狀況多到測不完,只好這兩天週末也給它加下去,啊~搞專案真的要這麼累嗎?

工作累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加班會加出問題,我的身體也無法負荷。

專案寫了,不搞不行。
產品做了,不測不行。
褲子脫了,不拉不行。

測試

知識+ 是一個複雜度極高的網路服務,問答流程、點數增減、等級升降,都是互相交錯牽引。

在規劃時,已經有意識到這個狀況,但進入測試這一關,才親身感受到知識+ 的背後運作真是他 x 的複雜。除了要測試前端(網友使用的部分),還要測試後端(編輯、客服使用的部分),不僅規則要一致,還要資料即時同步。

在測試的過程中,發現有不少地方和當初的規劃相左,或許我寫得不夠明確,或許工程師做到發瘋。雖然又肚爛又痛苦,但還是得沉住氣,耐著性子溝通找出解套的方法。

由於要測的東西實在很多,發生的狀況實在不少,上線的時間實在太趕,內部還沒測完...知識+ 就上線了。身為製作人的我,無力,也無奈...

上線再繼續測吧~

■ 系列文章

我在奇摩Yahoo!的日子 – 知識+ 簡報

2004年6月的一個下午,主管召開了知識+ 的簡報會議,與會的有各部門的大主管及大老闆,似乎大家都想來聽聽這個讓Yahoo!韓國吃足苦頭的服務,台灣要準備怎麼做。人員坐定之後,主管起身講了開場白,之後便由我開始簡報我打算怎麼規劃知識+ 這個服務: (本段跟交友簡報 98% 雷同)

■ 服務名稱

* 中文:知識+
* 英文:knowledge
* 網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

▲其實,在簡報的時候,知識+ 這個服務名稱還沒確定。

因為「焦點座談 (Focus Group)」才剛開始做,我們列了數十個候選名稱,必須等到所有座談都結束後,根據受測者的反應再來決定。

後來,「知識plus」這個名字脫穎而出,主管有次跟盧大為在即時通談到,盧大為對於「plus」這個詞有意見,對一般的使用者並不是那麼友善,建議我們再想想。緊急跟行銷部同事討論後,決定用「知識+ 」當作服務的正式名稱,「知識+ 」有加分的意思,也有「知識家」的諧音。

■ 競爭者分析

* 台灣:無同類型的服務/網站
* 韓國:Naver, Emaps, Daum
* 日本:Naver, Goo

▲就狹義而言,當時台灣並沒有同類型的網站,也正因為如此,在知識+ 上線前,我每天都擔心 PChome, Yam 或某個新網站突然推出一樣的服務。

就廣義而言,台灣最大的問答社群,就是 TANET BBS,而獨立運作的私人論壇,則是專業型的問答社群。但 BBS 討論區類型的問答模式,有一些缺陷及不便,知識+ 的推出可以填補。

■ 服務目的

* 強化搜尋

▲知識+ 當初誕生的目的,就是要強化搜尋。我們相信知識+ 藉由人與人的問答交流所產生的內容,將比 Google 四處抓來的網頁,在內容的品質及相關度上,都會大大提昇。

■ 目標預估

* 流量
* 會員數
* 問題數
* 回答數
* 知識數

▲在Yahoo!奇摩做服務,有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就是訪客不虞匱乏。但如何驅動網友去發問、回答,就是功能機制的規劃重點。

■ 服務定位/目標視聽眾

* 「搜尋導向」使用者
* 「社群導向」使用者

▲網友的行為是很複雜的,很難單純一刀劃分開來。我們想要在「搜尋」和「社群」之間,找到平衡點,但我還是把它當社群服務在規劃。

■ 服務內容/功能

* 發問/回答
* 點數制度
* 等級制度

▲「點數制度」和「等級制度」是比較韓國、日本同類型的網站機制,再參考Yahoo!韓國、日本實際上線運作後的反饋,再根據台灣 BBS 社群行為,最後加上內部的想法及討論,所訂定出來的,融合的複雜度只比 國父當初創立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略低一些。

我很喜歡點數制和等級制,因為網路社群就像一個小社會,如果有了點數制度(貨幣)和等級制度(階級),再加上有效的管理及用心的經營,就會變成一個正向循環、自給自足的有機體。

但是,再怎麼完美、理想,終究難逃某些網友的惡搞,小則引發不公,大則阻礙運作...不過,這是後話了。

■ 資源需求

* 人力:各部門人力配置
* 時間:各階段開發時間

* 製作部:2人 → 3人 (除了一個苦工,一個監工之外,還要再找一個苦工加入)
* 設計部:1人 → 2人 (除了平面設計,還加入互動設計)
* 工程部:1人 → 3人 (當時只有一位工程師,之後要再增加 2 人)
* 行銷部:1人

在簡報的當時,主要負責開發的人員都還沒有找齊,而上線的時間就早已被鎖定在 2004 年 11 月...

就這樣,簡報完畢,又一次全身細胞死掉一大半。

■ 參考畫面

知識+

▲ 這是當初規劃的「首頁」草稿,除了名詞稍有變動之外,頁面元素幾乎和上線的版本一樣 (裡面的圖片都是做感覺的)

k-2

▲ 這是當初規劃的「我的知識+ 」草稿,那時還想整合造型精靈 (Avatar),但礙於帳號的顯示問題 (知識+ 不會顯示帳號,造型精靈會),最後作罷

■ 延伸閱讀

■ 系列文章

我在奇摩Yahoo!的日子 – 規劃知識+

在構思知識+ 的那段期間,我主要有以下的參考資料:

* Y!韓國同事所提供的相關簡報、數據(英文)
* S 同事先前請韓國翻譯人員所做的研究資料(中文)
* Naver 在 Japan 設立的日本分站:知識 plus (日文)

我必須老實說,沒有上述的參考資料,我生不出知識+ 這個服務...

Y!韓國同事所提供的相關簡報、數據

這份資料裡面有一張簡報,至今讓我印象深刻,流量曲線圖標示著韓國 NaverKnowledge IN 在上線之後,如何在短短時間內超越 Yahoo!韓國,並遠遠甩掉、大幅領先。

在當時,我真的無法相信這樣的一個「類 BBS」的問答服務,竟然有如此的魔力可以將整個搜尋市場翻盤。在同時,我也想到,身為製作人的我,必須賦予這個專案同樣的魔力,否則我會被大主管、老闆用眼睛的餘光殺死。

S 同事先前請韓國翻譯人員所做的研究資料

這份資料是由韓國翻譯人員所製作的,她在 S 同事的要求下,深入韓國三大入口網站 (Naver, Empas, Daum) 的問答服務,從發問、回答、評價...的功能面,再到積點、等級...的機制面,鉅細靡遺的實際操作、擷取畫面、翻譯中文,還做了許多的比較表。

這份資料對我而言極其珍貴,也讓我得以一窺韓國這類問答服務的精髓。

Naver 在 Japan 設立的日本分站:知識 plus (日文)

第 1、2 份資料,讓我對這種問答服務有了大致的輪廓,但服務該有什麼骨架體型、肌肉神經,我還是有點模模糊糊,無從踏出第一步。

在此時,我發現 Naver 的 Knowledge IN 有日本版,天啊~ 這真是太美妙了!先拜託精通日文 D 同事註冊帳號,再用我多年看日劇 (其實是 A 片) 的經驗,加上大學修過初級日文,輔以 Dr.eye 譯典通的網頁翻譯,讓我得以實地操作。

醫生藉由解剖,認清人體的五臟六腑及經絡分佈,我則是靠拆解,瞭解服務的架構流程及功能機制。

翻譯後的 Naver Japan Knowledge Plus

站在這些有力的肩膀上,我漸漸看到知識+ 的模樣。

■ 系列文章

我在奇摩Yahoo!的日子 – 做知識+

約莫在2003年的10月左右,我第一次從同事的口中聽到「Knowledge Search」這個名詞,知識搜尋?那是什麼鳥...做圖書館方面的搜尋服務嗎?

調職

原本這個專案是搜尋組的 S 同事所負責的,認真的她在 2004 年的 4 月上旬,找了一位超專業的韓國翻譯來介紹席捲全韓國的知識問答服務。

我以社群組的身分被邀請與會,聽著翻譯的簡報介紹,我看到這類服務的趣味點,但也在心裡納悶:「這不就是咱們台灣的 BBS 嗎?只不過把它包裝成發問/解答的模式...而且這服務跟搜尋有什麼關係?分明是個社群服務...」在當時,我沒多說,管它是搜尋還是社群,能打中市場的,就是好服務。

過沒幾天,因為公司組職「又」變動的關係,我決定離開社群組,轉去搜尋組負責這個「知識搜尋」的製作執行。而原本的專案負責人 S 同事,在完成市場需求分析之後,就調去做新專案--在地搜尋 (Local Search),也就是後來的生活+

之後,我開始研讀著 S 同事移交給我的資料,也四處研究國內外的問答網站。在此同時,因為交友還沒有找到人選交接,我還必須一個人維護交友的例行更新 (小助教已經離職去美國進修) ,三不五時還會冒出一些有的沒的鳥事...

2004/04/27 日記

一堆例行的事務,頭痛
一樁業務的合作,頭痛
一件提案的確認,頭痛
一支程式的測試,頭痛
一個專案的研究,頭痛

早上,我頭痛欲裂,我差點起身離開公司回家去。
無奈一件件讓我頭痛的事要處理,只好拖著我那阿婆的身體繼續撐著。

中午,走去一家素食餐館,點了碗鍋燒烏龍麵吃。
想藉由熱湯的下肚,讓似乎是感冒的癥兆消除。

下午,煩人的程式測試開工,已經頭痛的我,更加頭昏腦漲,
心裡一直默念,再撐一下就下班了,再撐一下...。

晚上,眼看新專案週四要進行簡報,負責執行的我,還沒有任何idea,
想花時間瞭解消費者心態,但時間已經火燒屁股,不容我如此浪費。
想花時間觀摩競爭者怎麼做,但專案即將開跑,不容我如此奢侈。

往前看,新專案將火燒屁股。
往後看,舊專案沒人來交接。

夾在中間當雜碎三明治,嗯~這滋味...
應該就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感覺吧?

「主管,您希望這個服務哪時候上線?」我在四月下旬的某次會議詢問
「我希望愈快愈好,最好能在十月初就上線...」主管邊微笑邊說
「不會吧...」我做交友也好歹要七個月

趕著做,不是專案不成人形,就是我不成人形...

市場調查

當時,我認為這個專案是「舊瓶新裝」(bbs 問答的進階版),但有些同事認為這是「全新模式」(發問/解答,知識累積、知識搜尋)。只憑我個人直覺的說服力,根本無法跟調查統計相比,於是,花了時間、金錢辦了數場焦點座談,而我也必須為此趕製模擬的問答頁面。

說真的,我除了做得很幹之外,更是做得很無奈,因為我相信我的直覺和經驗,我也不會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而去打亂在我腦海裡的想法。

韓國行

因為公司的極度重視,派我們去韓國的Yahoo!取經,我生平第一次出國就給了韓國。而我也在某天的會議時,想出這個問答服務的十字架模式,收穫真的很多,由衷感激韓國同事的傾囊相授!

2004/05/09 日記

或許,韓國人在世足賽的表現不入流。
或許,韓國貨在全世界的風評並不佳。

但是,藉由這三天兩夜的韓國之旅,我感受到韓國人的那一份驕傲與堅持。
他們有雄心壯志,勇於創新、勇於向世界挑戰,
身處在韓國,遙想台灣,我有一絲絲的慚愧。

第三者

接了這個新專案後,我和蔡頭的身體都開始不舒服。而第三者的出現,更是令我們苦不堪言...

2004/05/26 日記

我和蔡頭出現了第三者...由於這個第三者,
讓我和蔡頭的兩人關係陷入了僵局。
蔡頭因此精疲力竭,我也因此心神不寧。

這個第三者,讓計劃好的北海道之旅泡湯...
這個第三者,讓蔡頭食慾不振、神經緊繃...

蔡頭為此身體不適,陷入嘔吐無間道,甚至要打止吐針、吊點滴,
看著虛弱的蔡頭,我曾經一度想要放棄第三者,但蔡頭還是咬著牙忍受一切...

是的,這個第三者,就是小柯和蔡頭的「小柯蔡頭」,年齡九週。

沒錯,小小柯就在開發知識+ 的這段時間冒了出來,而且折騰著我的工作、蔡頭的身體,及我們的生活。

最慘的時候,莫過於晚上八點多回到家,懷孕的蔡頭已經數餐未進食,還吐了一整天。我必須帶她去婦產科看診,然後打止吐針,再吊點滴。蔡頭的血管又比較沉,有時候護士找不到血管,有時候打了一半又會跑掉,吊完點滴出院,通常已經是凌晨時分。

家裡的小孩要顧,公司的小孩也要顧,而我也是在有了自己的小孩後,才真正體會到「製作人 (Producer)」的真正意涵。

■ 系列文章

我在奇摩Yahoo!的日子 – 交友後記

Yahoo!奇摩交友在 2002 年 10 月 16 日上線之後,我就一直負責到 2004 年 4 月 30 日,然後轉調搜尋部門去規劃知識+ ,前後為期一年六個月。在這段期間所發生的一些事,有的烙印在我的記憶裡,有的封存在我的電腦裡,有的記載在我的日記裡。只不過,時間長了點、事情雜了點、篇幅短了點,索性就濃縮成「後記」吧!(其實是我懶了點...)

■ 心情日記

交友上線之後,身為負責人的我,開始培養寫日記的好習慣,畢竟我規劃了一個「心情日記」的功能,怎麼可以不以身作則呢?

剛開始斷斷續續寫,後來變成天天寫,最後寫上癮,還死命地在跟奇摩在拚時間 (一天只能寫一篇,過了晚上 12:00 就變隔天的日記)。剛開始是試寫,後來變成寫給蔡頭看,最後還吸引了一小撮網友在觀看。

出版社的歷鍊告訴我,寫文案是愈磨愈靈光、愈寫愈順手,寫日記也是如此,在僅有的 450 字的限制內,我必須言之有物的講述一件事情、一個心情。或許別人讀來很簡單的心情日記,卻往往花了我近半小時的時間。寫作的過程是痛苦的,但,寫作的成果是爽快的。

不過,規劃「心情日記」這個功能好壞參半,但都得記在我的頭上。好的是,心情日記真的有達成我當初的規劃目的--具相、真實。壞的是,我當初設定字數上限就只是 450 個字,後來我自己、同事、網友都紛紛在幹譙這個 450 個字的限制實在很機車,往往快到晚上 12 點,還在為了日記超過 450 個字而刪刪改改。

曾經因為日記字數限制而被我害到的人,我向您說聲「我錯了,抱歉~」...

■ 發生在Yahoo!奇摩交友的故事

目前這個單元已經改名為「真愛紀事」。

一開始,當然不會有網友來投稿,約莫半個月之後,開始有收到來稿,不過大多都是「個人」的心情紓發,還沒有「成對」的好消息出現。來稿之中,有的人對交友感到期待,有的人對交友感到失望,而有的人只是為了要上交友首頁亮相。不過,只要言之有物、文筆通暢,我都會一一審核、一一潤稿、一一刊登。

約莫一個月之後,開始收到網友說他 / 她找到另一半,真的?假的?我不知道,但裡面沒有一篇是Yahoo!奇摩造假的故事。而我經手的故事中,我最感動的一篇,就是「輪椅上的*~Annie~*」 (目前已關檔) 所寫的~分享喜悅,收集祝福

在我們身上的記號可以說是一種前生的記憶,後來經過認識並體驗對方的生活,與各自對未來藍圖的拼湊,尋求天父的指引後才知道,在我們身上擁有的特殊記號,就是為了能找到彼此,是聖靈的指引,為了要達成全永恆的目的,更是為了要榮耀神。

當我看完這一篇故事,我差點在座位上哭了起來,字裡行間的真誠讓我感動莫名。

2003 年的七月,交友舉辦了一個「夢幻婚禮」的活動,邀請在交友相識、相戀的網友來投稿交友故事,而且要在活動當天穿著西裝、白紗。這原本是一個公關性質的造勢活動,但在審核交友故事的時候,我意外發現裡面有一位是我的高中同學

match03

這個意外相遇的高中同學,他結了婚生了小孩,還準備生第二胎...

讀過、看過、經歷過這麼多的故事之後,我深刻體認到我所負責的這個服務,對大多數的網友而言,是一個創造幸福的平台,雖然它也暗藏著許多罪惡、欺詐的醜事,也或許它實施收費制度,沾染了一身的銅臭味。

■ 請你跟我這樣做

請你跟我這樣做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線上活動,由行銷同事 Amber 及交友小助教 Lulu 規劃執行。雖然在當時 (2003/06/25) 叫好不叫座,參與跟拍的人數沒有很踴躍,同事安慰說是因為那時候數位相機還不普及,而且當時民風淳樸,或許沒有那麼多麼喜歡秀自己的網友。

請你跟我這樣做

這是活動的「編輯推薦」頁面,網友搞笑的功力實在一流。也讓我覺得身為社群經營者的職責,就是建立一個穩定堅強、聲光效果俱佳、觀眾掌聲多的舞台,網友自然而然就會躍上台盡情表演、秀自己。

■ 交友的第一對

要說因為「交友」而相戀的第一對,可以 100% 打包票的說,是當時負責交友的工程師。兩個人從互看不順眼、鬥嘴、吵架、冷戰,到最後的相戀、結婚,身為旁觀者的我,回想起來是有趣又奇妙,祝福兩位白頭偕老。


Yahoo!奇摩交友

Yahoo!奇摩交友
Yahoo!奇摩交友

bclow_chary02

我認為他們是最強的工程師。把程式寫好,只是基本,最重要的,是他們懂得溝通、主動積極、認真負責,並且願意從中發現問題、表達看法、儘速尋求解決方案。跟這兩位工程師合作是一個很幸福的事,也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 哭了

我是一個很容易被感動的人,通常無法從我的臭臉看出來。2002/11/06 的那篇日記,記載著我在公司哭得最慘的一次...

那天下午,主管把我叫到會議室,跟我討論交友上線的後續事宜 (修 bug, 客訴, 收費...etc)。會議快結束時,主管跟我聊到她前不久出差,遇到盧大為,他跟主管說:「交友做得不錯...」

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的眼眶立即泛出淚水、喉頭哽咽、鼻頭酸塞,最後強忍不住,在主管面前痛哭起來,久久不能自己 (就是哭不停的意思)。就如同在日記內所寫的,我壓抑了半年多的情緒、壓力,在這一刻完全潰堤。

雖然我很怕盧大為,但我一直以他的標準在期許自己要把交友做好,否則不只是自己丟臉,也會拖累帶我的主管。開發交友時所遇到的諸多問題、交友上線後所面臨的非預期狀況,讓我的神經一直繃緊再繃緊。

經歷過這一場痛哭之後,我也明瞭主管為什麼她在開發奇摩家族時,會暗自啜泣...

■ 離開

在 2004 年的 4 月,我身中了三顆彈:

* 第一顆:交友小助教在 4/1 跟我說她要離職,去美國進修。
* 第二顆:公司在 4/7 宣布組織調整,社群組要跟個人服務組 (信箱、相簿...) 合併。
* 第三顆:4/12 負責搜尋的舊主管找我去做新服務。

第一顆彈,讓我失落。畢竟是帶了一年多的同事,而我原本也計劃之後的交友改版交給她執行。4/1 的上午,她說要找我吃中飯,我就心想不妙,因為我除了第一天帶她去吃飯,就幾乎不曾一起吃飯,況且還是她主動約我。我們在公司樓下的肯德基吃炸雞,她跟我說:「小柯,我做到這個月的月底...」砰! (不過她離職當天被我愚弄,我報仇,30天不晚)

第二顆彈,讓我失望。三月才剛組織變動,將社群組從搜尋組獨立出來,說社群組獨立後,會更輕盈、更有機動性。四月又將社群組併入個人服務組,說兩組合併,服務互補、如虎添翼。我真的搞不懂前前後後的說辭,我只想安心工作、下班回家。

第三顆彈,讓我失神。舊主管知道我對於調組很不舒服,找我去聊聊,一方面問我對調組的想法,二方面問我對搜尋組的新專案有沒有興趣。中午才剛跟新主管吃飯談後續的工作問題,下午舊主管就找我問有沒有意願接新專案。失神的我,得想一想...

隔天,我決定去接新專案,考慮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我喜歡跟舊主管共事。跟舊主管說我想接新專案,然後跟新主管說我想調去搜尋組接新專案。

舊專案交接 @ 2004/04/15

開始準備交接的資料,因為我將離開我負責的兩個專案。一個帶了四年多(家族),一個帶了一年多(交友)。

我幾乎整天坐在位置上整理手邊的電腦檔案。電腦硬碟的資料有點多,腦中裝填的記憶有點雜,有點不知所措了起來。

雖然,我不知道會是由誰來接任,但我希望我這樣有條理的整理及交接,就是希望讓接手的人能快點上軌道,也讓專案有新的成長方向。

整理快到八點,同事們都下班了,我想起有一個檔案差點被我遺忘,那是第二個專案的記者會簡報檔,那是我和同事加班搞出來的產品介紹。

滑鼠點了兩下,檔案開啟了,我一頁頁地看著,往事也一幕幕地閃過我的腦海...看著過時的簡報內容及青澀的呈現方式,我的嘴角略微地上揚,我滿足地笑了。

看到簡報的最後一頁,我又覺得有點感傷,一切都將交棒,自己也將重新來過。

就這樣,我跟交友小助教都做到 2004/04/30,然後跟交友 say goodbye...

Yahoo!奇摩交友

■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