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關連症候群 / 顳顎關節障礙症

Dear 小小柯,

爸爸要再次提醒你,做事情的時候,不要那麼專心…

說來矛盾,做事就該專心,怎麼要求不要那麼專心?其實是有原因的,讓爸爸為你說分明。

某一天的下午,爸爸手拿遙控器轉到「國興衛視」在播《全民家庭醫學》。這是一個醫學綜藝節目,爸爸看著看著,彷彿看到一模一樣的症狀發生在我自己的身上。

肩頸痠痛 → 頭痛 → 下巴咬合異常 (咬合會有咔咔的聲音)

經過這個節目的介紹,我才知道這個狀況叫做「咬合関連症候群」,在台灣稱為「顳顎關節障礙症」。

自我診斷的方法之一,就是拿出鏡子,伸出舌頭,看看你的舌頭前緣,有沒有呈現如下的齒狀 (而不是平滑的圓弧形)。

2012-05-16_105847

如果有,那就是可能罹患「咬合関連症候群」。其中的理論就不用多廢話,反正就是連接上顎和下巴的肌肉過度使用 (嘴巴緊閉,更是緊繃住),連帶造成頸部、肩部的肌肉拉緊,導致肩頸痠痛。

下巴咬合異常,則是下巴的骨頭 (負責咬合上下活動的那個地方) 疲乏損壞,導致骨頭 (或軟骨) 跑掉,以致於咬合出現聲音,或張開嘴巴會疼痛。

 2012-05-16_110823

爸爸之前在公司工作時,肩頸痠痛、頭痛是每天會發生的事。而下巴咬合則是在某一天的下午,工作到一半,伸懶腰、打哈欠時,嘴巴張開之後就聽到「咔--!」的一聲。

至此之後,下巴活動就會出現聲音,如果下巴太久沒活動,有時還無法正常打開,先做嘴巴暖身操或按摩,再慢慢的張開。

這個問題困擾了爸爸好幾年,直到我看到這個節目的解說,我才恍然大悟。

至於要怎麼預防,研究這個症狀的醫師建議:工作之餘,記得要嘴巴張開,呼氣放鬆,好像嘆氣、洩氣的動作。

如果會忘記,那就在工作的地方,住家地方,多處貼上這些提醒紙條。因為嘴巴緊緊閉合的時間,不一定是在工作,看電視、做家事,都會發生。也就是要讓這個「壞習慣」戒除。

所以,簡單來說,工作專心一陣子之後,就要放鬆一下,不要一直咬牙切齒!

比卡卡還咔咔的~  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