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日期。
同樣的心情。
同樣的場景。
同樣的人物。
同樣的思念。
我不禁要問,這是重播嗎?
我寫,故我在。
同樣的日期。
同樣的心情。
同樣的場景。
同樣的人物。
同樣的思念。
我不禁要問,這是重播嗎?
來源:36氪
Thompson 認為雅虎的核心業務是為用戶創造優秀的體驗。他指的是「偉大的技術和內容,而不是其他東西」。
以前,我有時會收到公司發出的電子信,要我去參加公司內部舉辦的 Workshop,我最討厭這種活動,因為總是要與會成員進行分組,然後在短短的一天內,激盪出火花來。
這種活動的出發點是好的,所以完全是我個人的好惡與不適應。我無法在不瞭解狀況之前,就想出解決方案;我無法在沒做足功課之前,就屁出一番道理。
所以,我通常在這種場合,有一種生不如屎,想要早早解脫的渴望。
記得在某一次的 Workshop,事先完全不知道要來幹什麼,會場聚集了各部門的中高階主管及資深員工。分組之後,主持人公佈本日課題「如何讓 xx 成為媒體…bla…bla…」,然後小組開始進行討論…bla…bla…bla…bla……。
照例,我當下生不如屎,而且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我待的這家「網路公司」要成為媒體?網路本身不就是個媒體嗎?為什麼要當個媒體中的媒體?這是什麼題目?
看著同事興致勃勃地討論著,我反省自己是不是書讀得太少,腦筋不靈光,只會整天喇賽做服務,反而沒有跟公司接上軌。
我認為,想要成為人家眼中的「媒體」,無非就是讓網友常回來、常收看我們提供的服務,而不是跑去用別家網站,甚至轉檯看電視、聽廣播。聚集眼球之後,託播廣告賺大錢……
哎呀呀~ 寫到這邊,我想起我以前就針對「媒體」這件事寫過文章。顯然,我的認知到現在還是沒變。
[摘錄] 策略不同 Google、Yahoo業績冰火二重天 @ 2007/04/26
就我的理解,只要能夠傳播信息,基本上就可以稱為「媒體」,差別只在於這個媒體可以觸及到多少的接受者。Yahoo奇摩有98%的高市佔率。
就消費者而言,正如無知膚淺的我,我才不管這個東西是不是媒體,我常去使用操作、觀看瀏覽,直接/間接/有意識/無意識接收它所傳遞出來的訊息,它就是一個媒體。當使用者眾多、使用率頻繁,則它就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媒體。
電視是媒體,但有播出好的電視節目,才會讓我常去收看。
網路是媒體,但有推出好的網路服務,才會讓我常去使用。
最有意思的媒體?喊 Slogan 是各人的自由,無非希望在閱聽者心中建立定位或知覺印象,但是如果與事實不符,那就是喊爽的。
期待 Yahoo! 再次奮起~
Google Toolbar 不再支援新版的 Firefox,詳情自行 google。但我還是喜歡在 Firefox 上使用 Google Toolbar,所以找到以下這篇文章:
[Win/Mac] Firefox 9 安裝 google toolbar
照著頁面說明,就可以讓 無敵鐵金鋼 裝上 金鋼飛翼 了!
賈伯斯過世後,電視媒體紛紛報導他的豐功偉業。《文茜世界周報》完整播出他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內容。當我聽到賈伯斯講述他第一個故事的末段…
就這樣追隨我的好奇與直覺,大部分我所投入過的事務,後來都成了無比珍貴的經歷。
比如說,里德學院擁有幾乎是全國最好的英文書法課程〈calligraphy instruction〉。校園裡的海報、教室抽屜的標籤,都是美麗的手寫字。我休學去學書法了解那是怎麼做的,學了serif 與san serif 字體,學會在不同字母的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學到活版印刷偉大的地方。書法的美麗、歷史性及藝術,是科學文明無法取代的,令我深深著迷。
我從沒想過這些字,會在我的人生有實質的應用。但十年以後,當我設計第一台麥金塔電腦,腦袋浮現了當時的所學,我把這些字體都放進了麥金塔裡,這是第一台能印出漂亮字體的電腦。如果我沒愛上書法課,麥金塔就不會有這麼多變化的字體。後來Windows〈微軟〉抄襲了麥金塔,如果當年我沒這樣做,大概世界上的電腦都不會有這些東西,印不出我們現在看到的美麗字體了。當然,當年還在學院時,是不可能把這些點點滴滴先串在一起,但是十年後回顧,一切就變得清晰明瞭。
不過,你無法先把這些人生點滴兜在一塊;惟有將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點滴滴是怎麼串聯的。你得要相信現在體會的一切,未來多少會連接在一塊。你得有某種信念,你的勇氣、運勢,或是因果也好。這種作法從來沒讓我失望,更豐富了我的生命。
看到這邊,想起之前種種的經歷,我哭了,淚流不止…
是的,如果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定數,那就面對它吧!相信我在某一天,會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