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搜狗拼音輸入法的發明故事

出處:《環球企業家

這是怎麼開始的?答案:這是一次為偷懶而創新的結果。

2005年,本科剛畢業、在太原一家國企做機械設計的馬佔凱找到了一種省力的方法:寫東西時,如果輸入法不能直接打出所需詞語,他不願意去輸入法的詞表裡一頁一頁尋找想敲的字,而是在搜索框裡輸入相應的拼音(比如:zhoujielun),獲得搜索引擎相應的提示(「您要找的是不是:周杰倫」),由此複製粘貼。

這名沒有任何計算機背景,但每天可能使用百餘次搜索的年輕人,曾經自己猜測出一套解釋:搜索引擎有一個人工整理的巨大詞庫。但稍微刨根問底之後,他發現,搜索引擎充分利用了用戶輸入的關鍵詞,每當某個關鍵詞的搜索量達到一定的數目,比如幾百萬次,那麼這個關鍵詞就自動被收入搜索引擎的詞庫。換言之,用搜索引擎來生成一個常用詞的巨大詞庫,花費極小。

這讓馬佔凱隱隱覺得,讓搜索引擎來做輸入法大有可為。

那時是馬佔凱工作一週年,他終於忍受不了國有企業的沉悶與緩慢而辭職,懷揣著從親友那裡借來的錢,隻身來到北京,起初的目的是為了學些技能,再找工作。

在北京,撲面而來的,是互聯網的熾熱:一時間,李開復離開微軟來到谷歌中國、雅虎與阿里巴巴簽訂收購協議、百度即將上市前景看好。

這讓輸入法的創意在馬的腦海中重新升起。

百度上市前半個小時,馬佔凱趴在電腦前,按照網上的客服郵箱給百度寫電子郵件,簡要闡釋了輸入法的創意:把百度搜索默認的拼音提示都納入字庫中,再加上在線同步升級數據庫的功能,互聯網上的熱詞馬上就能出現在輸入法的詞庫中。

發出去之後,馬坐立不安地等待回覆,在腦子裡又搜索了一遍,生怕遺漏任何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的建議。第二天中午,馬又補充了一封信,加上在輸入法中集成百度搜索和桌面搜索功能的提議。然而,幾天下來,不斷刷新郵箱的他只收到百度的一封例行回覆,無任何進一步商談或合作意向。

馬不甘心,在又發去幾封郵件仍石沉大海之後,決定轉投搜狐。這一次,馬等來了迅速而且熱情洋溢的回覆,搜狐的人表示對此很有興趣,約馬佔凱三天之後到辦公室一談。

這三天的等待時間,馬佔凱並沒有浪費。他全神貫注的待在電腦前,不斷使用搜索引擎、閱讀相關理論,想為來之不易的面試做足準備。於是,三天之後,在去搜狐前,他把這三天的成果事先發了過去——30 頁的文檔,其中包括上萬字的搜索筆記、200個靈感點和100個小創意。

這種對搜索引擎的熟悉和產品思維為馬佔凱順利贏得了第二份工作,成為搜狐的產品經理。

原文故事還有諸多描述,有興趣的人可以詳讀~

偷懶而創新的結果,大陸有個搜狗拼音輸入法,台灣則有個 SiteTag

《SiteTag 塞標籤》這個點子,源自於一位懶惰的部落客,懶得為自己文章下標籤,於是想了一個讓網友幫他下標籤的方法,經過半年的努力,終於將點子付諸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