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 類的服務

最近發現一些 PK 類的服務冒出頭兒:

* Yam 的 PK 吧:http://pk.yam.com/
* 愛 PK 好辯網:http://www.ipk101.com/
* 癮科技 PK:http://pk.cool3c.com/
* 愛投網:http://www.ivote.com.tw/

這類的服務,大致的型式為:

* 設定議題
* 正反方論點
* 可投票給正反方
* 可加入正反方論戰
* 可評價論戰的內容

Yam 的 PK 吧,有 2 種型式

* 公開辯論:正反兩方論點進行辯論,網友可加入論戰。
* 多方投票:可以自訂議題以及投票項目 (類似愛投網),網友可留言。

除了吸引人氣、增加會員、掀起話題之外,
這類的服務還可以做什麼?它提供了哪些價值給使用者?

無知的我,還不明瞭,再想想...

■ 9/7 補充

感謝某網友提供的消息,原來癮科技的 PK 和 YAM 的 PK 吧 都是源自於 ConvinceMe.net 這個網站的創意。而 Mr. 6 也曾專文介紹:

"ConvinceMe再次挑戰「辯論網站」大市場":http://mr6.cc/?p=691

為了克服「失衡、失溫」的問題,ConvinceMe做了一些特殊的調整,它將所有辯論活動分為三種,個別處理:

* 第一種是「公開辯論」
* 第二種是「單挑」
* 第三種更妙,叫做「山野之王」(King of the Hills),是針對三個以上的多選項的題目而設

■ 延伸閱讀:

* "Avanoo,一個善於利用人性的新投票網站":http://mr6.cc/?p=884
* "[教學]有意見嗎,來PK呀(yam天空PK吧)":http://allen080.blogspot.com/2007/09/pkyampk.html

[摘錄] Marissa Mayer大曝Gmail、AdSense及Orkut軼事

"G 速客":http://www.gseeker.com/50226711/marissa_mayergmailaadsenseorkuteae_114341.php

Gmail原本不是完全免費的

Marissa Mayer與Gmail之父Paul Buchheit共同想出了Gmail這個創意,但一開始,她並不覺得Gmail應該直接免費發佈,而是應該採用類似於Hotmail或Yahoo! Mail那種付費升級的制度。

但Paul Buchheit並不同意,他覺得如果Gmail免費發佈,再在旁邊加上些小廣告會更好。當時Marissa Mayer還質疑這種做法,因為一旦Gmail裡的廣告並不是定位性的,那就沒有意義了,因為它們與郵件內容無法(配合);但如果是定位性的,那麼用戶就會覺得 Google正在閱讀他們的郵件內容,感到不安。

事實上,後來Gmail發佈後,用戶的反應和Marissa Mayer所預測的完全一樣。但在Gmail裡投放廣告並且將Gmail完全免費發佈,Paul Buchheit的這種做法也被證實是成功的。

AdSense起源於Gmail裡的小廣告

緊接上面的故事,面對Marissa Mayer的反對,Paul Buchheit覺得不甘心,因此他找到了一種方法,實現了在Gmail裡投放定位廣告。

後來Marissa Mayer、Larry Page及Sergey Brin等人都覺得Paul Buchheit的做法很不錯,就同意了Gmail的原型:完全免費發佈但旁邊帶有高度定位的廣告的郵件服務。在Paul Buchheit為Gmail研發出定位廣告時,Google AdSense還沒有出現,因為AdSense正是起源於Gmail裡的定位廣告技術。

儘管由於策略上的需要,2003年6月18日Google就公開高調發佈了AdSense(註:Gmail是04年4月1日發佈的),但無法掩蓋的事實是,如果要為AdSense找一個發明者,那麼一定會是Paul Buchheit。並且我相信,無法是Marissa Mayer還是Paul Buchheit,當時都想不到AdSense會成為Google的搖錢樹,每季度為Google帶來十多億美元的利潤。

有些事情是做了之後,才知道結果。
而結果會因為時空的不同,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明日報、奇摩筆記 vs. Blog
新浪 50 MB 超大信箱 vs. Gmail 1G -> 2G
限制空間 + 付費升級 vs. 超大空間 + 完全免費

老話一句,沒有對錯,只有成敗。
只不過,往往會被自己的視野、想像力、勇氣、決心給侷限住了...

[摘錄]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游乾桂主講 /地點:國語日報社":http://www.mdnkids.com/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 想像和創造力)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用心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會一個人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文章所談的,都是一般的常識,但身處在其中,常常會忘了該怎麼正確看待小孩的成長。

「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這句話讓我特別感動~

小小柯,你也要這樣哦!

我在奇摩Yahoo!的日子 – 開發交友

在簡報完交友的企劃案之後,除了 VIP 交友的訂價之外,沒有其他大問題,便開始如火如荼進行開發的工作。

我開始撰寫各個頁面的功能規格,原本公司是規定寫在另一份 word 文件內,但我覺得礙手礙腳,於是直接將功能規格寫在 html 做的頁面草稿(wireframe)之下,畫面和規格對照起來很方便。

在寫規格的同時,身為製作人的我還必須同時搞定幾件事:

■ MRD

「MRD 是什麼鳥啊?」
「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寫有關台灣交友市場分析的文件。」

「為什麼要寫成英文?」
「因為要送給美國人看,而且要召開電話會議 (conf. call) 接受備詢...」

「非寫不可?」
「是的,總部規定 MRD 要通過核准後,交友才能進行開發...」

幹!明明都確定要做的新服務,卻因為總公司厲行新的開發政策,交友好死不死剛好卡在這個時間點。遠在台灣的我們,只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方面著手寫英文版的 MRD,另方面照樣如期進行開發。

寫文件我還可以,但寫成英文這檔事就不是我擅長的。我的主管及行銷部的主管兩人合力將我先前的企劃案翻成英文,還補充了一堆數據、圖表及資料,最後添加了一些專業術語,英文版的交友 MRD 出爐!

原本我以為把 MRD 寄給總部之後,過沒幾天應該就可以收到核准的通知,反正是做做樣子。沒想到,美國竟然要求開電話會議,說要討論 MRD 所提到的功能機制,我的媽呀....

某天,電話會議召開了,我的主管、行銷主管和我列席,對著一台八爪魚講話,我講完「Hi, I am Cokey...」之後,一個多小時的會議就再也沒講話了,完全交由兩位英文高手跟美國人對話。

由於美國的交友市場正火紅,而且 Yahoo!Personals 也搞得不錯,所以對於台灣要做這個交友新服務,有滿多的意見和建議。我們也因此拿掉一些美國自己也覺得做不好的功能,如:一個帳號可以建立多個檔案(會導致網友分心、惡搞)、付費排序優先(會導致網友使用搜尋的經驗不愉快)。

對於 MRD,不否認沒有幫助,但要多花人力和時間去重寫一份文件、去重新確認一件事情,這其中所花的成本,遠高於所獲得的回饋。

■ 程式設計

負責交友的工程師有兩位,一男一女,兩個人的工作態度非常認真,也很仔細閱讀我所寫的功能規格,我常常會被叫過去質問功能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有時還會被問得啞口無言。

記得有一次,我被女工程師叫去問問題,加上頁面產出延誤(見後述),她給了我白眼。雖然這不是她第一次給我白眼,但在那個當下,心力交瘁的我眼眶泛淚,在她座位旁邊賠不是,跟她解釋頁面在設計方面出了一些問題,造成延誤。對於我這樣的反應,工程師連忙說抱歉,也體會我的為難。

工程師這樣的行為,我剛開始還不太能接受,總有一種咄咄逼人的不舒服感覺。但我慢慢發覺,他們在反問我的時候,就是發現規劃的缺失 or 漏洞 or 邏輯不對,要我再好好想一想,而他們也會提出相對的解決辦法供我參考。

■ 視覺設計

當時,負責交友的美術編輯(公司內部稱為 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意指以圖形化為基礎的使用者介面 )是一位新來的同事。

他對於我所製作的 wireframe 有些微詞,因為裡面已經有許多「我主觀加諸」的顏色、圖片及版面配置。再者,他對於公司內部所謂的「Kimo Style」不是很認同,所以他極力想跳脫這兩個大框架,做出他想要的視覺設計。

說真的,我尊重專業,對於他的意圖,我樂觀其成。但隨著他的頁面開始產出,我開始心裡發毛,我的主管開始破口大罵,要我跟他好好溝通清楚。

夾心餅乾的我,三明治的我,左右為難又不知所措,雖然我美其名是這個專案的負責人,但我和他是平等關係,而非從屬關係,加上又不同部門,他的產出好壞是由他的部門主管評定,我和我的主管只能提供意見和建議。

對於這種微妙的關係,只能每天上演黑臉、白臉的戲碼:「我(白臉)去跟他說,我的主管(黑臉)對頁面的哪些部分非常不滿意,我(白臉)提出修正的建議方向,請他接受...」。

天下第一味能演那麼久,至少他們有新的人物加入、新的衝突發生。但這齣黑臉、白臉的戲碼就只有三個人,而且要避免發生衝突。演久了,讓我覺得很窩囊,也漸漸產生無力感,而他也開始不耐煩,最後演變成:「我的部門主管都看過了,也 ok 了,如果你們還有意見的話,請直接找我主管。」我傻眼...

在我傻眼同時,工程師也發難了。他們一開始跟我反應美編給的 html code 很髒,不僅沒有做註解、區隔,而且有的 code 沒有結尾,讓他們在包程式的時候,很傷腦筋。

之後,工程師又反應頁面的設計很難看,他們覺得這樣一定會被龜毛的盧大為打槍。與其頁面難套,又會被打槍,不如直接罷工不做。他們希望先召開 Prototype (頁面雛型) 的討論會議,請出盧大為來確定頁面設計 OK 或不 OK。

■ Prototype (頁面雛型) 會議

主管徵得各部門的同意後,便召開 Prototype (頁面雛型) 會議,並請出時任「雅虎北亞區副總裁」的盧大為參加。盧大為有提出一些頁面設計上的意見,但他並未如工程師的預期將這批頁面設計給打搶。

沒被打槍,我是該竊喜,還是擔憂呢...無力 + 無助 + 無能,虛空的感覺湧上心頭。

■ 收尾工作

虛空歸虛空,還是要面對現實,交友這個小孩已經懷胎數月已成人形,絕對不能流產。如果沒把這個服務做好,我會比這個小孩早夭折。

服務說明、訂審核標準、編使用教學,都是一個人搞定,因為也只有我一個人。之後,就是一連串的測試、測試再測試,測到天昏地暗、測到反胃嘔心。

原本已經準備做好搶鮮版(非正式上線,僅供內部及少部分網友試用)的上線,上線前沒幾天,美編突然換了人,在有限的時間下,交友的頁面設計又做了一些調整。

開發一個服務,竟然有那麼多「屎尿胃急」的狀況發生,我快不行了...

■ 系列文章

[摘錄] Facebook創始人之爭愈演愈烈

"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i/2007-09-02/11511713337.shtml

據國外媒體報導,業界普遍認為馬克·扎克博格(Mark Zuckerberg)是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始人,三位哈佛大學同窗、社交網站ConnectU的創始人卻一直指控扎克博格竊取了他們的創意,並已經就此向波士頓地方法院提起訴訟。不過,最近又有一位新哈佛同學浮出水面,他自稱早在扎克博格和另外三位同學之前就創建了最早的大學社交網絡系統。

這位哈佛同學名叫亞倫·格林斯潘(Aaron Greenspan),早在2003年,他就創建了一個簡單的網站,並將其命名為「houseSYSTEM」。houseSYSTEM的上線時間比Facebook早6個月,比ConnectU早8個月。

2003年9月19日,格林斯潘在一封群發給哈佛大學學生的電子郵件中介紹了houseSYSTEM的最新功能,並將其稱為「the Face Book」,也就是一個用於尋找其它學生的網絡系統。四個月之後,扎克博格創建了自己的網站,最初名稱為「thefacebook.com」。

格林斯潘和扎克博格的事例再次證明了高科技領域的一個真理:最終的贏家往往不是最早提出創意的人。

抄襲 or 參考?論點歧異之爭是沒完沒了的。不過,就這則新聞來看,我個人覺得 Facebook 不是抄襲,而是「創造性模仿」。

創造性模仿

杜拉克下結論說:『創造性模仿者並沒有發明產品或服務,他只是將原始創新產品或服務變得更完美,並將之適當定位。』...創造性模仿的目標是創造,而不是仿冒。...創造性仿模者透過對他人創意的瞭解,重新組合、改良,產生有不同功能、價值的「新」東西,這就是創意。...創造性模仿是這種「骨子模仿法」,而不是「皮毛模仿法」。

摘錄自《創意人: 創意思考的自我訓練》,作者/詹宏志

青出於藍,勝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