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網上出現威客一族 人數達60萬憑借智慧賺錢

"央視國際":http://news.cctv.com/science/20060914/100112.shtml

到底什麼是「威客」?這個詞彙的創造者、中科院MBA劉鋒說,2005年7月,他在一篇網上流傳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威客」的概念。根據他給出的定義,「威客」就是那些在網絡互動問答平台上用自己的技能、知識、智慧獲取財富的人。英文名稱為witkey,意思是智慧的鑰匙。

劉鋒說,20世紀70年代誕生的BBS有4種功能——發佈新聞、發佈交易信息、發佈個人感想和互動式問答。前三個功能逐漸分離出來,發展成為新聞類、電子商務類和博客類網站,而威客網站正是由第四種功能分離出來的。

威客大致也可以劃分成三大類:

* 創意設計:專業人士的新舞台
* 服務勞務:廉價勞動力任選擇
* 腦力支招:創意無限「金點子」

就在劉鋒提出威客理論的同時,一些前瞻的企業家已開始實踐了,無論是百度知道、新浪愛問等通過知識問答獲得積分、虛擬貨幣的網站,還是K68、豬八戒等真正用貨幣進行交易的網站,都算是威客網站,因為他們的實質都是「智慧換財富」。

原來知識+ 也算是一種「威客」。

我跑去K68看了一下,但沒空仔細踹它的機制,拿一個任務範例來看:

* 本質就是需求和供給的互動行為,K68與知識+ 相同。
* 知識+ 用點數及頭銜激勵,K68有實質的金錢交易。
* 客戶 → 匯款 → K68 → 80% 為中標者的任務金額,20% 是K68的行政手續費?(待研究)
* K68與知識+ 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讓平台的人潮洶湧,帶動交易。

誠如文章所說,這個問答互動模式早已存在 BBS 之中,知識+ 或K68只是將它抽離出來、舊瓶新裝、小題大作罷了。說創新過於抬舉不實,充其量頂多是注入新的活力。

光用點數、頭銜做激勵的知識+ ,運行兩年多以來,發生過不少狀況,我很難想像K68這樣的模式在台灣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不過,Yahoo!奇摩做什麼都有它先天的原罪,或許放在其他網站,「威客」會活得比較美妙,也或許沒什麼「人客」...

[摘錄] 新浪博客之道:「堅決」就是勝利

"麥田的讀書生活":http://maitian.blog.techweb.com.cn/index.shtml

新浪博客是怎麼一步步走向勝利的呢?

第一步,新浪博客推出時機略晚,但blogcn和bokee給了新浪博客機會。

第二步,新浪博客產品本身並不好,但當時好的產品「和訊博客」功能太多,反倒不好。

對於新浪博客的產品,有必要說說當年陳彤的名言,「博客就是個人文集」。事實上,新浪博客產品很準確地體現了陳彤的這個思想。因為當時產品做的確實一般,乏善可陳。

但是,新浪博客歪打正著,一個「乏善可陳」的產品,恰恰符合UGC用戶行為特點——以UGC為主導的產品,其功能一定要少而精,因為用戶主動貢獻一件事情就不容易了,別指望用戶貢獻n件事。

第三步,新浪開始以博客大賽推廣效果並不好,但運氣好在後來來了徐靜蕾。

第四步,最關鍵的勝利,新浪「堅決」把名人博客這張牌打了下去。

一招鮮,吃遍天——如果要我總結新浪博客真正成功之道,我認為就上面這6個字。在《徐靜蕾博客幻象》中,我認為「徐靜蕾模式」走不通,因為「徐靜蕾模式」是一個「泡沫」。我的理論是正確的,但是新浪博客的破解實踐更是正確——是的,即使徐靜蕾模式是泡沫,那又何妨?當一個「泡沫」破滅時,再吹起另一個「泡沫」。於是一個一個名人「泡沫」輪番上陣,新浪博客的走勢也以45度斜角不斷爬升。

第五步,從 「比名而居」到「自得其樂」,新浪博客現在已經草根化。

在持續一年的「名人博客」一個個「泡沫」過程中,當時普通用戶在新浪開博,是因為有讓他們「與名人比鄰而居」的幻覺,但是,當這樣的草根開博越來越多之後,新浪博客已經實質轉變,越來越多的草根「自得其樂」。「龍頭」已經挑起了「長尾」,這才是新浪博客當下真正的狀況;而這才是新浪博客迄今為止,真正的勝利。

今天終於開始拜讀「麥田」的 blog 文章,又是一篇好文,收下了。

某些人的 blog,我有時要花很大的心神去閱讀,因為他們已經濃縮成精華寫成文字,我必須細嚼品嚐,體會箇中的滋味。

或許,別人會覺得我把「閱讀」這件事看得太重,或許,是我想得太多了。但每當我從中領會、激發時,我內心總會感到無比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