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開放」為成功之母 ,「嵌」為成功之父

"Mr.6":http://mr6.cc/?p=495

據矽谷好友轉述一位資深網站創業家的話,YouTube之所以能自己搶佔「viral video」攤頭堡,是因為它率先推出讓人將影片「嵌在自己網頁中」(embed)的服務。就這個動作,「嵌」。所謂「嵌」一定要完全呈現在其寄生的網站上面,不能要求網站一定要連回來才能觀賞;讓這樣的「盜連」情事發生,對母網站而言會平白帶入好多倍的流量負擔,且不必連到母站,也因此不容易收取廣告或會員。可是就是因為「嵌」了,YouTube讓使用者四處都看到它的蹤跡,也覺得「好酷,怎麼在站上直接就可看了?」,不必跳出Windows Media視窗,也不必連回一個純白色亂七八糟照片的母網站。也因此原網站被很多人很多人很多人轉寄來轉寄去,等到看完了,自己也想裝一個在自己的網站上,自然會想辦法連到YouTube主站。於是原本沒有分享影片經驗的人,因為開始有了自己的部落格,也都開始試試這種「嵌影片」的新玩法,而想嵌影片的,第一首選都是YouTube。

「嵌」,才是真正的「寄生」。「寄生」在各個小站,也「寄生」了時代大洪流。

從我自己的使用行為中,可以得知這種「寄生」的可怕。

當初寫 blog,也是為了圖片要放哪兒而傷腦筋:
* 放在自己的虛擬主機上?要自己縮圖、會佔用頻寬...。
* 放在免費的網路相簿?無法單張分享、不支援外連...。

後來發現一些 blogger 們,大多都把圖片放在一個叫「flickr」的相簿網站上,於是我也成了 flickr 寄生的宿主。

[摘錄] 微軟、Yahoo!、Google收購大mashup

"G速客":http://www.gseeker.com/50226711/eayahooagoogleemashup_48774.php

互聯網三巨頭微軟、Yahoo!及Google這些年來進行了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收購,那到底它們都各自收購了哪些企業?現在要介紹的這個mashup由shmula(via SEW)製作,它展示了在不同時期三巨頭所進行的所有收購活動,包括每間被收購的公司的簡介,非常直觀。從這個mashup裡,我們可以直接比較三巨頭的收購策略。

操作方法很簡單,直接按住鼠標左鍵向左或向右拖動即可。你也可以按鍵盤的左、右箭頭實現滾動。

進入 mashup

可惜,這個表單是從2001年開始記錄,否則就可以看到台灣的奇摩站 (kimo.com)名列在上。

2000年11月9日,雅虎宣佈購併奇摩,從電視新聞快報得到這個消息時,我除了錯愕還是錯愕。

六年的時間過去了...

[摘錄] Playlistism

"思維的樂趣":http://www.mindmeters.com/showlog.asp?log_id=3726

Information Explosion (cliche!)

信息過載了,產生信息疲勞了,人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關門閉窗,拒絕接收一切信息;或者,讓自己可管理範圍內的信息,盡可能地做到有價值。

每個人可管理的信息量,有高有低,但總是有限度的。但是人的貪心是無度的,對知識和信息的貪心。

Headline-ism / Title-ism;標題的世界

一篇文章被人閱讀了才能體現其價值,但現在演變成了一個標題被點擊了才能體現其價值,標題也就自然而然地喧賓奪主,成為了主宰者,同時也是被主宰的唯一對象。至於文章有沒有被閱讀,這已不重要。

標題成為唯一連接讀者和內容的要道,是一個想要瞭解世界的人所能獲得的唯一地圖。信息世界,充滿了標題,也只有標題。

Playlistism;播放列表主義

我們每個人需要管理的信息,不過只是尋求足夠有價值的標題。矛盾這時候就出現了,我們同時需要瀏覽盡可能多的標題,同時又要保證這些標題不是噱頭之作。但我們對信息是貪婪的

當我們在信息海洋中所需要管理的對象只是一個個標題時,如果有人願意推薦一些他所喜歡的標題(或書名、唱片名、電影片名),而且這個人關於新聞(或書籍、音樂、電影)的品味為我所欣賞時,那麼他列出來的標題,會是我首要考慮的對象。

Playlistism(播放列表主義)一詞,來源於playlist。以前,一個喜歡流行音樂的人,可能會在閱讀某著名音樂人或樂評人的樂評之後,考慮是否購買某個搖滾樂隊新出的那張專輯CD。現在,他只需要知道這個權威人士聽什麼歌,對,他只需要這些歌曲名,然後去按圖索驥。

豆瓣網,是社區式的播放列表,誰寫了某書的評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些書被讀者們推薦了,換言之,重要的是豆瓣網用戶群的播放列表。今年以來興起的Digg.com,也是典型的社區型新聞播放列表,每條新聞都只引用其標題,誰推薦了這條新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推薦了它。

在標題所指向的文本失去了意義的同時,播放列表獲得了意義。播放列表呈現了選材者的價值觀、審美趣味、以及立場。蘋果的iPod賣到全世界都是同一個外形同一個功能,但是它再怎麼暢銷,也不會削弱其每一台機器的獨特性。所有iPod用戶都會認為這是能呈現其個性的神奇玩具,原因就在於每一台iPod裡的播放列表是個人的、獨特的、與眾不同的。

內容爆了,標題勝出。
標題爆了,列表勝出。
列表爆了,換誰勝出?

■ 延伸閱讀

* "世界仍然需要編輯":http://www.mindmeters.com/showlog.asp?cat_id=34&log_id=2306
* "火星爺爺的網路行銷作業 – 不要廢話,給我報明牌":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ogan/3/72069/20000809155411/
* "[摘錄] 挖挖挖 - 部落格文章推薦機制":https://produsir.synology.me/wordpress/2005/10/18/918/

[摘錄] 真假Web 2.0 網站

"播客寶典":http://hopesome.com/archives/1231.html

Lawrence Lessig 在The Ethics of Web 2.0 中認為,現在,在那些用戶創造內容的網站中,有兩種,一種是允許真正共享的網站,還有一種,Lessig稱之為「假共享」的網站 。

什麼是真正的共享?網站不對它服務的內容進行完全的控制,換句話說,它允許用戶可以選擇讓內容流動。假共享網站正好相反,給你提供工具似乎鼓勵共享,但實際上,所有的工具都是為了一家網站的流量,為了讓這家網站控制內容。

在此意義上,YouTube是假共享網站,而Flickr, (部分)Google, blip.tv, Revver 和 EyeSpot 是真正的共享網站。

把生產工具放到大眾手中,但卻剝奪這些大眾擁有它們產品的所有權,Web 2.0提供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有效機制去收穫由很多、很多免費勞動力創造的經濟價值,讓這些財富集中在很少、很少的人手中。

Web 2.0 ,除了by the people,還應該有of the people和for the people 吧

假共享和假民主一樣,人民的力量成就了他們,卻換來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