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流程與效率的正負關係 在必要時濃縮流程把握時效

"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經營知識/D3版 吳心怡":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x?MMContentNoID=32880&MMMediaType=business_management

流程,是確保動作標準,並且執行徹底的一個方法。也是當做經由各個角度檢視,或保留執行過程的底稿。

「流程」應該是整個活動中達成最有效率的部份。判斷需要時效性、檢視需要時效性、同意需要時效性、討論需要時效性、傳達需要時效性。

流程,應該是最有效率的判斷+檢視+支持的接力賽。 流程應該是最具機動性的。 必要時,流程不要一個一個跑。請聚在一起集體判斷。 因為消費者不會等你,競爭者不會放過你,市場不會留給你。

我同意「流程」的存在是必要的,它可以讓下一棒獲得確認及保障。

流程可以規劃得很完美,但執行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人往往是不完美的。最怕為了人的不完美,而疊床架屋創造新流程來控管不完美的人,這種流程就該被檢討。

[摘錄] 分享之後能做什麼

"木的{Lab} - 分享之後能做什麼":http://hi.baidu.com/moond/blog/item/502287350e2fc71191ef3957.html

記得最早我們接觸互聯網時,我們做發佈(Publish),然後是連接(Link),而後又大興搜索(Search), 接著是收藏(Collect),到了最近的web2.0階段,我們開始關注分享(Share),那分享之後我們能做什麼呢?

Plum的想法, 分享之後是關聯和發現(Connect and discover)。-Plum automatically links you to collections like yours, so that you can discover the unexpected and connect with others that are interested in the same things.

"白鴉 - 分享之后的分享":http://www.uicom.net/blog/article.asp?id=444

嚴格來說分享之後應該還是「分享」,升級版的分享,通過「關聯和發現之後返回給用戶的精確分享」。

「把高級用戶的應用結果智能的推薦給低級用戶,讓低級用戶可以自然的高質「接受」「獲取」」,這正是「關聯和發現之後的分享」。

用戶參與和用戶分享不光是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信息、一樣也是帶給我們更多關於用戶的「特徵」積累。

當用戶的「獲取選擇」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絕對有理由堅定的相信「產品和用戶需求的默契度 最終會成為產品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個體:Publish → Link→ Search → Collect
個體 to 個體:Collect → Share
個體 to 群體:Share → Expand
群體 to 個體:Expand → Inspire → Publish...

我覺得是一種無間道的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