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泡泡

記得當年華視,有播一齣「金獅王」的連續劇,主角是龍傳人,他有一招是用口水吹泡泡,從舌尖吐出泡泡,就可以施展法術,國中的我對此崇拜不己,每天練習用口水吹泡泡,走路吹、騎腳踏車吹,後來終於被我練成,可以快速用口水吹泡泡,當時在同儕面前還得意洋洋好一陣子。

小小柯不知道是不是傳承我這樣的「天份」,當他發現用口水糊在嘴邊,慢慢開張嘴巴,可以做出泡泡的雛形,就三不五時會發出「媽~」的聲音口形在吹泡泡,我和蔡頭看到小小柯這副模樣,實在又好氣又好笑。

不是每個人都用口水吹泡泡,但大家一定都有用肥皂吹泡泡的經驗吧?那有對著電腦吹泡泡的經驗嗎?來,這邊就有人寫出用麥克風發出聲音,就可以讓電腦吹泡泡的網路小遊戲。很有趣的,試試吧!

吹泡泡遊戲 (會要求安裝 Flash 8,請安心)

* "[Flash Game] 吹泡泡":http://www.lis186.com/?p=1579
* "改良版的吹泡泡遊戲":http://www.lis186.com/?p=1583

最終警告!恐怖家庭醫學

上週日,在國興衛視看到一部綜藝節目「最終警告!恐怖家庭醫學」。

先用一個情境劇來表現一些症狀的發生,很可能是潛伏在身體內,而且正慢慢侵蝕健康的可怕疾病。再請出該疾病領域的醫師,進行解說及分析,證實情境劇確實會發生在實際生活中。然後,主持人請現場的來賓,做疾病的自我檢測,最後由醫師列出可能會受到病魔侵害的來賓名單。

這個節目真的很有趣!打心裡佩服企劃這個節目的人,自己也從節目中吸收不少訊息。它不同於胡瓜之前主持的「身體密碼」,正面積極宣導健康的重要。反而是用警告、恐怖、害怕、驚悚的調性,來呈現失去健康的下場。

這讓我想起之前,廣告才子黃文博先生所寫的《關於創意我有意見!》所提:
* 素材
* 切入面
* 表現手法

用這三個元素去構思廣告的創意,當然也可以用來製作節目、企劃活動,

拿「身體密碼」節目來粗略分析:

* 素材:醫學、身體、健康
* 切入面:擁有健康,人生樂趣多
* 表現手法:來賓、專家進行討論及答詢,提供預防及養生資訊

拿「最終警告!恐怖家庭醫學」節目來粗略分析:

* 素材:醫學、身體、健康
* 切入面:不正視健康,可是會死人的!
* 表現手法:用恐怖、驚悚、詭異的情境劇,吸引注意、進入情境、被說服

我想,老人家或許比較愛看「身體密碼」,因為年老病痛多,所以會想要吸收一些養生之道。而「最終警告!恐怖家庭醫學」可以觸及的收視群應該可以更廣,因為大家都怕死。

同樣一個素材,卻可以有這樣迥然不同的切入面及表現手法。
想要有什麼樣的火花出現?端看你如何天馬行空去把玩創意。

節目播出時間:

每週三:20:00~21:00 (首播)、23:00~24:00 (重播)
每週日:20:30~21:30 (重播)、23:00~24:00 (重播)

什麼人 vs. 什麼書

不久前,我在博客來買了一本書《十四堂人生創意課》,作者李欣頻

制式化工作做慣的我、缺乏創意的我,不假思索買了下來。前陣子,終於定下心來,翻開這本書來看。李欣頻果然是文案高手,光她寫的序,就讓我感動莫名。一字一句,有條不紊,讀她的文字,覺得很乾淨。

讀書很慢的我,花了一週左右的時間看完整本書。我發現這本書並不符合我的期望,我需要的是工作上的創意,它是訴求人生的創意;我需要的是激發工作思考的方式,它訴說的是啟發人生思考的方式。

李欣頻建議大家從看電影、旅行方面,來尋求人生的創意,顯然只會坐在沙發前看電視、只愛賴在家裡的我,並不適合追求人生的創意。簡單一句,這本書是好書,但我買錯了。

其實,看書看到一半時,我腦海就浮現坐在我辦公室左側的同事,她應該會喜歡這本書,更會從書中得到共鳴。於是,我在上週五時,將這本書送給了她,也作為借花獻佛的聖誕節禮物。

什麼人就該看什麼書嘛!

今天早上,埋頭在想企劃案,小主管的主管直呼我的名諱,我轉了頭,她笑盈盈地走了過來,手邊拿著一本書,說道:「我在誠品看到這本書,當下就買了下來要送給你...」。

我半推半就地接了過來,呃...《大便書:邁向優質便便的幸福生活 你不可錯過的便便大學問》。千呼萬喚屎出來的大便書,送給一位屎勤屎勇的大便柯,真是絕配啊____Orz

什麼人就會被送什麼書...

[摘錄] 上海立法 封殺網路流行語

"聯合新聞網":http://tw.news.yahoo.com/051225/15/2oto3.html

上海市政府準備修法「封殺」網路語言,未來「美眉」、「恐龍」、「PK」、「粉絲」等網路流行語言將在上海市的政府文件、教科書和新聞報導中「絕跡」。

新華網報導,正在審議中的「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草案,針對日漸氾濫的網路語言發出「封殺令」,規定國家機關公文、教科書和新聞報導中,不得使用不符合現代漢語辭彙和語法規範的網路語言。

我不否定網路的流行語,畢竟是時代的產物,但務必要先把正確的語文學好再說。一旦本末倒置的話,未來受害的還是這群懵懂的青少年

不過,大陸畢竟是集權國家,可以這樣硬性規定,出發還是好的。至於台灣,還在忙著搞藍綠鬥爭、誰來組閣,又有誰在乎下一代呢?

[摘錄] 博客中國VS新浪

"閒花照水錄":http://blog.donews.com/sunnyliang/archive/2005/07/05/454561.aspx

互聯網應具備三個層次。信息層、功能層和價值層。在哪個層次精心設計,用戶會到達哪個層次,會決定這個網站的用戶忠誠度。

博客的方式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源,但是沒有系統的發掘機制和工具,所有的新聞源只能是一片噪音。我們看到若干博客引發重大社會影響,或者挑戰傳統媒體的案例,但並不代表博客可以提供穩定、高質量的新聞內容。

我的媒體經驗證明,當一個人的文字/觀點可以穩定賣錢的時候,他一定拿來到付它稿費的傳統媒體賣錢。而不會盲無目的地堅持寫下去。

偶發性有價值的東西,有可能揀到;系統有價值的東西,只能通過付費和精心策劃才能得到。

網路的出現,並沒有取代掉電視、報紙、雜誌。
Blog 的出現,也不會取代掉傳統媒體的訊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