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破窗理論」的生活體驗

[摘錄] "「破窗理論」的生活體驗":http://www5.uuzone.com/blog/mao/53555.htm

心理學上所提出的「破窗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修理,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會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一些不良風氣、違規行為就會滋生、蔓延且繁榮。

可見「破窗理論」其實是一種社會性的群體行為,而要防止一些不好的群體行為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一旦出現了「破窗」就趕緊去處理。

網路因為匿名特性,有些地方已經變得失序 (垃圾信、情色廣告、病毒...)。
雖然把機制搞好是網路業者的責任,但搞再多的防堵,還是存在漏洞,
因為防不了網友腐壞的心,總有一天還是會被打破玻璃。

雖然,規則設立的原意,是在禁止違規行為。
但這些規則反而防礙了原本就奉公守法的人,
會違規的人,還是依然故我,反而讓好人忿忿不平。
(例:紅綠燈、上車排隊、繳稅...)

自由過度,已經不叫自由,而是亂。
亂世何不用重典?讓壞人收斂、讓好人痛快。
否則,大家等著比爛,總有一天會玩完的,就像台灣目前的政治生態。

[摘錄] digg是個暴發戶

[摘錄] "digg是個暴發戶":http://yackol.com/blog/2005/11/digg.html

提交到slashdot的新聞都必須通過技術人員的審核,因此slashdot對新事物的反應比較滯後,而由於審核人員的觀點和普通讀者的觀點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一些有趣的新聞可能會被過濾或忽略。兩下一比較,看起來似乎digg更「進步」一些,但digg在帶來用戶自主性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經常會有一些無聊的文章,或者重複的文章得到「認可」並出現在主頁上,某些評論錯誤百出,甚至不少是技術方面的常識性錯誤,而這都是因為digg的門檻太低,以及用戶群的知識層次有限所致。

digg很難在實質意義上撼動slashdot的地位,更確切一點說,digg今後的發展路線很難和slashdot產生交集,slashdot依舊走它自己的geek路線,而digg則會吸收越來越多的追求最新資訊的網民,並形成自己所特有的平民文化。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知識+ 看似水量多,但它的深度卻遠不及於某些專業的私人論壇。
以 "手機通訊":http://tw.knowledge.yahoo.com/dir/?link=list&sid=396540069 來說,知識+ 就永遠無法取代 Mobile01 之類的手機論壇。

錯的人,在錯的地方,聊天哈拉打發時間,是滿爽的,但沒什麼產值。
對的人,在錯的地方,總會覺得曲高和寡、使不上力,劣幣驅逐良幣。
錯的人,在對的地方,需要有老手出來主持公道,否則會搞臭、比爛。
對的人,在對的地方,社群整體向上提升,或許能夠搞出一番大事業。

web2.0的網站,目前大多都是小而美的社群,都想重現網路理想的烏托邦世界。
但是,當規模擴大時,它能夠對抗「錯的人」的搗亂,而繼續維持「對的地方」的方向嗎?

我質疑,但我也期待 Google, Yahoo 會怎麼做。

■ 延伸閱讀:

* "挖挖挖 - 部落格文章推薦機制":https://produsir.synology.me/wordpress/2005/10/18/918
* "SPLOG最終會令Blogosphere倒下?":http://www.azuremedia.net/tech/history/blog/001290.html
* "Blog世界,下一個垃圾場? ":http://it.sohu.com/20051101/n2406320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