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長尾理論?

摘錄自: "The Long Tail:長尾理論":http://hopesome.com/index.php?p=203

根據維基百科,長尾(The Long Tail)這一概念是由「連線」雜誌主編Chris Anderson在2004年十月的「長尾」 一文中最早提出,用來描述諸如亞馬遜和Netflix之類網站的商業和經濟模式。

目前最接近的定義是:

* 「長尾實現的是許許多多小市場的總和等於,如果不是大於,一些大市場」–Jason Foster
* 「長尾就是當籍籍無名的變成無處不在的時候你可以得到的」– Eric Akawie
* 「長尾就是80%的過去不值得一賣的東西」–Greg
* 「長尾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以前被認為是邊緣化的、地下的、獨立(藝人?)的產品現在共同佔據了一塊市場份額,足以可與最暢銷的熱賣品匹敵」 –Bob Baker

Google:

Google 的 AdSense 目前有一半的生意來自這些小網站而不是搜索結果中放置的廣告。數以百萬計的中小企業代表了一個巨大的長尾廣告市場。

亞馬遜:

一個前亞馬遜公司員工精闢地概述了公司的「長尾」本質:現在我們所賣的那些過去根本賣不動的書比我們現在所賣的那些過去可以賣得動的書多得多。


紅色是大眾市場,黃色是拖著長長尾巴的小眾市場

■ 延伸閱讀:

* "長尾理論挑戰二八定律":http://www.jamowoo.com/archives/000101.html
* "[摘錄] 灰姑娘商品創奇蹟 長尾理論核心觀點":https://produsir.synology.me/wordpress/2006/11/22/1226/
* 康教授:入口網站在做的,是 mass audience, not niche market,long tail 指的是 niche market (利基市場)

"補白《煙、社會性網絡及長尾》":http://www.xuerchen.com/post/71.html

長尾是解決滯銷品的利器,長尾是贏得與大公司競爭勝利的法寶:其實這是大大的誤會,長尾真正解決的是與眾不同的個性需求,並不是所有的滯銷品都源於覆蓋不到個性需求,很多滯銷品根本就不是應需求而產生的;另外它也不是對mass大規模市場的顛覆,恰恰相反,它通過新一代互聯網應用模式(web2.0)對個性需求的聚合,使得相對的大規模定製成為可能,很好地解決了傳統大規模標準需求市場的信息失效問題,形成了一個很好的補充,準確地說長尾方案是避開與大公司競爭的法寶。

What is Web 2.0?

我並不是奉行虛無主義的人,但我喜歡 Web 2.0 所要傳達的「觀念」。
管它的幾點幾,反正我正靠著網路上各個無私的個體,吸取他們的養分讓我的網路生活更豐富,
Web 2.0 並不是個口號,我確實體驗到它的存在。

摘錄自: "東拉西扯:什麼是Web 2.0?":http://blog.donews.com/keso/archive/2005/10/03/575080.aspx

Web 2.0不是一種技術升級,而是一種觀念升級。Web 2.0最核心的觀念就是,「Web作為平台」。與操作系統平台不同的是,任何人不擁有這個平台,Web平台是通過分享或參與體系搭建起來的,是對「集體智慧」的充分理解和利用,而不再是大企業的資源壟斷。

Web 2.0的七大特性包括:Web作為平台、借力集體智慧、數據成為下一個Intel Inside、軟件發行週期的終結、輕量級編程模式、超越單一設備層次的軟件、富用戶體驗。他進而提出了八項Web 2.0設計範式:長尾、數據成為下一個Intel Inside、用戶增添價值、網絡作用作為默認值、保留部分權利、永遠的beta、合作而不是控制、軟件超越單一設備層次。

如果說互聯網是通過大幅度降低信息獲取的門檻,發掘出傳統經濟中被忽視的價值的話,那麼Web 2.0則是借助用戶參與體系,將上一代網絡公司忽視的長尾的價值發掘出來。Web2.0在某種程度上不依賴於技術,而是一種態度:用戶體驗,資源共享,集體思維,平台開放。這些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沒有想到而已。

摘錄自: "What is Web 2.0":http://www.oreillynet.com/pub/a/oreilly/tim/news/2005/09/30/what-is-web-20.html

Web 1.0   Web 2.0
DoubleClick --> Google AdSense
Ofoto --> Flickr
Akamai --> BitTorrent
mp3.com --> Napster
Britannica Online --> Wikipedia
personal websites --> blogging
evite --> upcoming.org and EVDB
domain name speculation -->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page views --> cost per click
screen scraping --> web services
publishing --> participation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 --> wikis
directories (taxonomy) --> tagging ("folksonomy")
stickiness --> syndication

由於英文原版簡體中文版都不是很清楚,參考了他們的資料,我重做了圖。
我用三流的英文又轉翻了一下,不曉得會不會失了原意,如果您有更好的解釋,歡迎跟我反應,謝謝。

Web 2.0 Meme Map

■ 延伸閱讀:

* "【翻譯文章】什麼是web 2.0(1)":http://my.opera.com/doubleaf/blog/show.dml/36145
* "【翻譯文章】Web 2.0 與長尾":http://my.opera.com/doubleaf/blog/show.dml/36146
* "Web2.0":http://blog.planism.com/study/we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