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碟的社會現象,淺碟的工作文化

摘錄自: "Google清單緊跟員工 競爭力來源於最底層員工":http://tech.tom.com/1121/1794/200431-84180.html

Google 公司的合夥創始人佩奇、布林說,他們鼓勵員工對自己的想法和項目進行研究,Google公司使用一種被稱為「Google Top 100」的內部清單跟蹤結果。

如果在Google公司工作,員工可以將20%的時間用於做自己認為是最好的事。Google News和Orkut就來自「Google Top 100」中的創意。其它來自「Google Top 100」的產品包括Google deskbar和Google問答。

摘錄自: "細數台灣旅遊怪現象???":http://www.cyberone.com.tw/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MMMediaType=ReadCT&MMContentNoID=21460

第1怪:到處都在放煙火 什麼都叫國際化

在這每年近百項的季跟祭中,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超過一半以上的活動與記者會都是委託公關公司辦理。最後是,管它是水梨季、葡萄季、甘藷季,還是芭樂季,所有的活動內容幾乎都是「大聲公比賽」、「大胃王比賽」,所有的活動宣傳記者會統統都是「上空美女模特兒彩繪」、「泳裝浴衣」、「原住民跳舞」,原因是,他們都找同一家公關公司辦理,或者彼此抄襲;問題是這些活動內容與主題何干?與國際化何干?而政府積極推廣一鄉一特色的「特色」在哪裡?

第2怪:人人都在沾醬油

以大部分季與祭中常常看到的「原住民歌舞表演」為例,不管是海洋祭、水果祭,不管沾不沾得到邊,這樣的結果,很容易導致大家以為「原來台灣的原住民文化不過如此」。

最近工作很忙、很賽、很趕、很煩,
前一個專案匆忙趕鴨子上架,衍生不少問題。
由於資源不足,中間做了一個小調整,希望能減少狀況發生。

跟老闆力諫之後,終於肯讓我規劃大規模的改版企劃。
企劃案做好了之後,又遇到資源不足,在拉距之下,我做出兩階段改版的決定。
為了這個兩階段改版的決定,我得把企劃案拆成兩半,
相關的規格及設定,也要跟著做調整。

改專案、改企劃、改頁面、改規劃,改得我好爽,每天上班就是在改東西。
為什麼不能學學 Google 他們好好善用員工的熱情及創造力呢?
為什麼總是跟台灣一樣每天在跟風模仿、沾醬油呢?

「小柯,你那個 2-1 的企劃改好了嗎?」
「好了...」
「那 2-2 的企劃改好了嗎?」
「還沒...」
「那你上班還在看 blog、寫 blog !?」
「我...我在培養創造力及自我反省的能力...」

■ 延伸閱讀:

* "Google vs. Yahoo:文化大衝突":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09988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