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的行為行銷

摘錄自: "亞馬遜預知你的下一個慾望":http://magazines.sina.com.tw/cwgroup/contents/20050615/20050615-017_1.html

在購物網站上記錄網友的消費行為,亞馬遜使用的就是這種。當你在亞馬遜網站上瀏覽產品訊息、訂購或推薦商品給朋友時,你在這個網站上的所有行為都會被追蹤、記錄。亞馬遜根據這些資料做分析,從你買過的東西種類,推測你也會喜歡哪些其他產品,進而發送推薦訊息給你。

A9是由位於加州的軟體公司Claria所推出,Claria的信念是「必須到有魚的地方才能釣得到魚」,它認為一般彈出式廣告會遭人厭惡,是因為彈錯地方;只要彈中對的人,網友自然願意開啟點選。

亞馬遜也投資另一家網站「43 Things」。這個網站很有趣,它的主旨是「結合人生有相同目標的志同道合者」。

「43 Things」的做法是這樣的:它請每一位網友寫下自己人生中最想做的43件事,然後把全部網友中許下相同心願的人分類集結在一起,以及這些人之中有哪些居住在相同的城市。網友可以在上面刊登照片、個人網頁或部落格。

在同一個目標的網頁中,右邊會列出已經達成此目標的網友以及他們的評價,右下角則列出可幫助你完成這個目標的企業廣告。例如「想找工作」那一頁就有人力網站的廣告、「想到阿根廷旅行」就有線上旅行社與促銷機票的網路廣告。亞馬遜之所以投資「43 Things」,目的很明顯,因為這個網站正是利用行為行銷的例子,並且讓企業精準找到顧客。

馬遜還掌握了另外一項重要的成功關鍵--「長尾巴市場」(Long Tail)。長尾巴市場的原理,可以用「2/8定律」來說明:一般而言,80%的顧客通常只需要20%的商品,其他的商品往往乏人問津,就像一條長長的尾巴。然而,剩下那80%的產品依然有顧客想買,只要企業的進銷存管道通暢,並抓到對的顧客,那麼那些看似銷量不佳的商品,也能涓滴成河、匯集成龐大的銷量,總營收甚至超過暢銷榜前10名的產品。

記錄蒐集+搜尋引擎+人際網絡+長尾巴理論 = 亞馬遜的行為行銷組合

詹宏志 vs. 盧大為

上週,看到兩則消息:

* "詹宏志:效法加里波底 適時地飄逸而去":http://news.yam.com/ettoday/computer/200506/20050615336499.html
* "奇摩站創辦人盧大為將離開Yahoo! ":http://www.ithome.com.tw/itadm/news/news.php?c=31300

這兩位曾經是台灣網路界叱吒風雲的領袖級人物,但際遇卻不相同。

詹宏志搞了一個明日報,結果草草收場,趨勢專家變談論笑柄。
盧大為搞了一個奇摩站,結果雅虎併購,台灣網站和世界接軌。

詹宏志錯了嗎?盧大為對了嗎?
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真正的對錯,只有成敗論英雄。

原生、獨創、前衛的「明日報」,搞臭了詹宏志。
先抄襲再超車的「奇摩站」,捧紅了盧大為。

如果明日報當時沒有關閉,今天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網路原生、新聞台、blog、全民書寫、草根媒體!!!???

如果奇摩站當時沒有被併,今天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台灣第一、美國上市、網路股災、資金、股東!!!???

這只是假設性的「如果」,繼續「如果」下去並沒什麼價值,只是我覺得還滿有趣的...

兩位令人尊敬的網路先進,期待您們繼續搞革命!

■延伸閱讀:

* "詹宏志致城邦全體同仁的一封信":http://b-oo-k.net/blog/post/1/315
* "參加詹宏志「退休」茶會札記":http://b-oo-k.net/blog/post/1/318
* "盧大為:最想做的是陪家人、努力做人":http://www.tol.com.tw/CT_NS/CTContent.aspx?nsrc=A&ndate=20050618&nfno=N0121.001&nsno=2&nkeyword=%bfc%a4j%ac%b0&SearchArgs=Keyword%3d%bfc%a4j%ac%b0%26Attr%3d%26Src%3d15%26DateFrom%3d20050520%26DateTo%3d20050619%26ShowStyle%3d2%26PageNo%3d1%26ItemsPerPage%3d10&App=NS
* "沒有Blog,好爽! ":http://www.richyli.com/blog/2005/06/blog_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