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Social
N: Network
S: Software
社交網絡軟體
網路從「社群」進展為「社交」,就我的認知...
「社群」是一群人有著同樣的興趣、理念,聚合在一起,搞同一件事。
「社交」是有著特定關係或信賴關係,所聚合而成的一種「社群」。
就範圍:社群 > 社交
就關係:社群 < 社交
就效益:社群 < 社交
這僅是我目前個人的認知,絕對不是正解...
■ 延伸閱讀
* "我的圈子? ":http://makzhou.blogbus.com/logs/2005/05/1213432.html
* "從Friendster說網站的創新":http://my.10345.com/blog/post/110
* "利用SNS把屬於我的佣金要回來 ":http://www.donews.net/woku/archive/2005/05/27/401378.aspx
* "SNS未來必然走向:商務人脈脈工具":http://big5.pconline.com.cn/b5/www.pconline.com.cn/yp/csdt/0505/623479.html
* "SNS:玩的就是心跳,不是概念":http://www.topku.com/archives/000389.html
* "不是開始的結束,也不是結束的開始":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5059.html
bq. 我相信 Blog 跟 Wiki 都是 Socialware 發展下的產物;傳統的 Socialware 在發展時太注重「社交 (Social) 」關係的具體化呈現,像是 Orkut 之類的服務都是這樣,想要把「人脈」這個東西以視覺化的方式表達出來。但是這一些系統逐漸遇到了瓶頸,人們透過這些系統的確親眼看到了「人脈」,但是卻完全沒有辦法透過這些系統來成功地建立新的關係、或加深已有的關係。
bq. 這樣的問題一直到 Blog 和 Wiki 盛行起來之後,纔逐漸被解決掉。因為這些工具在發展的方向上,都是致力於讓「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取得別人的想法」變得更為容易的;當工具改善了,事情真的變得簡單容易了,就會有更多的人願意/樂於做這些事。我們會看到最近如 Wallop 或 Yahoo 360° 等,都是這種概念的進一步實做/試驗。
bq. Blog 跟 Wiki 是在補其他 Socialware 在互動的「內容」上的不足;有了這項能力,人們纔能發展更多的人際關係。溝通行為要有內容纔能持續,而內容卻需仰賴溝通行為纔得以傳播,此二者如唇齒相依,缺一不可。
* "什麼是個人門戶 spaces.msn vs. 360.yahoo":http://www.chedong.com/blog/archives/000825.html
bq. 目前的實踐都證明:沒有內容的SN網站是沒有生命力的。太多social networks服務你上去一兩次之後就會失去興趣:人聚齊了,不知道做什麼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因此很多SN無法長期使用。
bq. 而沒有SN的 BSP(Blog Service Provider) 服務也是用戶很容易流失:目前BLOG服務的平均壽命是2個月,很清晰的說明了這一點:得不到足夠的反饋刺激,用戶很快會失去了更新的動力。
bq. 將SN機制加入到BLOG服務中:用戶可以更方便的通過已有聯繫中發現自己原有的社交網絡,從而為自己的BLOG預先準備好一個讀者群,而用戶如果能方便的看到其他人的內容源更新,又可以誘發用戶寫更多的內容/評論,從而良性的促進SN社群的可持續發展。
bq. 小結:當前太多的SN服務可以短時間聚齊很高的人氣卻無事可做;而BLOG服務最大的問題是新用戶寫了內容卻無人喝彩;
bq. 結論:SN服務要想辦法為用戶提供內容;做BSP需要考慮結合SN服務,將用戶聯繫起來形成足夠的反饋,而不是僅靠搜索引擎將用戶聯繫起來;